岳府(即岳王庙,武功庙),座落在上莲乡莲埔村东方的山麓下。始建于宋绍圣期间(1094-1097年)后毁。明、清重修,占地面积432平方米,为土木结构,由正殿、偏厅、戏台、厢楼组成。正殿宽三间,进深四间,歇山顶,抬梁穿斗式木构架。正殿4对及左右偏厅各有6个均为古代倒扣纟齐籯形的礎石,出廊柱4个才是现代上仰纟齐 籯的礎石。
正殿龛上端坐着五尊龙袍金带神像,谓:“龙源”首境、“龙门胜境”、“龙津正境”、“龙溪上境”、“龙兴美境”。威武的4尊金刚伫立两旁。阶下跪着人民疾恶如仇的卖国贼秦桧。这样鲜明的对照,油然使人萌生:奸佞不跪千夫指,忠烈上供万民崇的感慨。
正殿对面便是戏台,台柱上悬挂着一幅黑底金字对联,曰:“演成今古奇观事,看到忠奸结局时。”其措辞浅显,寓意深记得。看着戏剧内容对照联句的描写,世人无不是善有善报,恶劣者恶终的结局。照吧!那戏台旁下面长跪着的秦桧,他不仅自己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甚至也羞辱了后代子孙。乾隆进士秦涧泉曾这样埋怨:“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的表露。
大门口的楣上题写着“岳府”,左右小门的横额则分别题书着信士所祈祷的“护国”及“佑民”,那遒劲的楷书还是古人留下的墨宝。大门两旁题写着“军功昭史册,英名耀人寰”的对联,两边门扇上还彩画着两尊金刚,正面外墙壁上则彩画着左龙、右虎图。察看了这一派古朴、庄严、肃穆的景象,令人更加缅怀岳飞生前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还我河山”的壮志题词以及那千古传颂《满江红》的爱国名篇。
岳王庙在我们县内实属少有,而在偏远的上莲有此壮观的庙宇,让不少人感到出奇。1998年农历十月十三日,在岳王庙重修竣工之际,黄茂暖先生特留言并赋诗赞颂:“余所知岳王庙,仅汤阴、杭州西地,乡村而有岳王庙,则意想所未及,今日幸与上莲乡武功庙,重修竣工典礼,恭赋一诗以志盛。”诗云:“偏僻乡村祀岳王,不才识浅未尝闻,齐申崇仰英雄意,改革潮中建大勋。”
岳王庙的来历,可说是肖磐大夫的功绩。据闽清县旧志记载:“肖磐在梧州值风涛之险,遥见江浒有庙,默祷之,俄云雾中三人紫袍金带,风遂息。肖磐拜谒庙下,神果三人,曰:感应、威应、灵应。皆将军。因录其封爵以归,祀于所居主山之后。”
所谓的“所居”即是十二都,仁寿里、龙源境。即现在的上莲乡、莲埔村。其“主山”之后,即是锦阳岐。原来所盖的庙狭小,后又在附近另盖一座稍大的庙宇,于今这两座庙宇尚存,称为岳飞祖庙。
锦阳岐与莲埔村相距有十多华里路程,尽是崎岖陡峭的上坡路,荆棘丛生,非常难行,往返一趟,得花上三、四个钟头。为了方便信士的谒拜,肖大夫即在现今岳王庙所在的地方盖起了此庙。
20世纪五十年代末,刮起了一股破除迷信风,一场浩劫祸及全县神庙菩萨。上莲乡的“岳府”也难逃此厄运,所有的神像通被销毁,钟、鼓、炉、案被砸;游神所用的一套器材,如:高照、马伞、掌扇、大旗、“回避”、“肃静”牌以及“十二月将”的服装及戈、矛、戟、铖等器具通通化为灰烬。整幢庙宇让给学校作为食堂及部分教师宿舍之用。
二十世纪90年代后,人民信仰自由得以恢复,各地乡民纷纷重新塑起“大王”神像来奉祀。本乡各境的信士也先后塑起原来所信奉的将军来。由于原“岳府”庙未作修缮,新塑的神像只好暂放在各境的“大王”庙里。直至1998年10月13日“岳府”庙重修竣工之后,择了吉期,信众们抬着“香亭”、神像,擎着旗、牌,敲着锣、鼓,翻山越岭登上锦阳岐岳飞祖庙“转香”,此后,各境将军才安位到岳府庙来。
岳府庙从宋代建庙,明、清重修,历经了数个朝代,九百多年,至今保存得相当完好。它不仅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及教育意义,更是游子记住乡愁重点要地,每当游子回归故里必到庙里参观谒拜。1992年10月已将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附注:1、岳府:即岳王庙、武功庙。因庙里供祀多尊神像故称谓岳府,各境旗号也统称“岳府将军”。
2、境:是当时地方行政区域的称谓,相当现在的村。
3、五尊神像的来历:当初立庙只塑三尊(即:感应——龙源境,威应——龙门境,灵应——龙津境)。后因龙门境神像被盗,补塑了一尊,而被盗的神像存放在山上,被龙溪境妇女上山时发现背回,征求放在岳王庙里来,再加上龙兴境信众新塑一尊,故有五尊神像。
4、戏台上那幅“演成今古奇观事;看到忠奸结局时”的对联,在修缮中被漏落,有待追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