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报数字报纸

2017年12月8星期五
刊号:CN-35(Q)第0065号

梅城报白岩山 为艺术而生活 杜鹃山·杜鹃花·杜鹃鸟 采    摘 白云寺·红菇林诗、词吟 闽清县人民政府关于征收土地的公告 闽清县国土资源局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梅城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杜鹃山·杜鹃花·杜鹃鸟

□ 作者 留同行

八闽岳祖白岩山方圆数里遍长杜鹃花。而玳瑁峰却是杜鹃花生长密度最密、品种最多、景致最佳的山头。故玳瑁峰又名“杜鹃山”。

杜鹃山玳瑁山顶团团巨石,互相轩邀,尤如一班武士各显神威。其中最庄重巍峨的一方石壁,镌刻着“威镇南疆”四个遒劲大字。虽赞斯山,但语透爱乡爱国之志!因为没有落款,引来许多猜测:有人说是北宋邑状元许将所题;有人说是南宋丞相邑状元郑性之留墨;也有人说是抗倭名将戚继光副手、福州话《戚林八音》字典作者邑人林涛所写……。前两位状元公都兼任过当朝军事长官,林涛是明朝抗倭将领,他们都是爱国忠臣,都有题写的可能。但据笔者考证郑性之概率较大,因他告老后曾数度回闽清,且到过白岩山,有数处题词石刻无落款。

杜鹃山是白岩山的主峰,海拔1237米。白岩山庄严宽阔,杜鹃山美丽高雅。我们攀登上杜鹃山的玳瑁顶,游目骋怀,一览无余。东望闽江逶迤于日下,远眺三狮五虎于云间。有人说日亮气清之日可望见福州大桥头摊位。向南直面永泰姬岩山美景。当你嫣然回首,俯瞰西面和北向时,却有另一番风景闪入眼帘——平川、谷地、梯田、陇陌、屋舍、袅袅炊烟……登山观景,使人心胸开阔,诗意盈然。宋绍圣元年(1094)邑人萧磐登进士榜。任梧州地方官,课农桑,兴学政,百废具举。颇著政绩,百姓称颂。告老还乡时,又一次登上白岩山。留下《杜鹃山》诗曰:“百花香里送春还,策杖登临极目闲。昨夜东风吹絮尽,杜鹃啼血满空山”。宋代闽清举人李三英登山后也有留诗。诗曰:“杜鹃山上杜鹃红,满眼春光意兴浓。为语山灵常爱护,年年花发遍城东”。明朝闽清举人姚灯登山后留诗《杜鹃山望洪塘江》曰:“万仞峰头立,舒眸得旷观。烟花象外吐,云水望中看。风落千波静,潮平两岸宽。汪洋知不远,向若漫云难。”

许多年轻人登上杜鹃山玳瑁顶的目的,是在峰顶岩石面上隔夜,等待观看次日凌晨的日出美景。

杜鹃山虽峭岩陡壁,但花丛中环山路可以直通山顶。沿途与人平肩的杜鹃树,每逢阳春季节,繁茂的枝冠上挂满了杜鹃花。红的似火,白的尤雪,紫的如玉,粉的如云絮。一簇簇、一株株、一朵朵绚丽多姿,媚如火狐,娇若西施,含羞露情娴静儒雅地宛约在山崖的路边。古往今来的游客,登山必先攀此地。

宋邑进士陈祥道登山后留诗赞:“斯山何其丽,万树繁华吐;高下布成林,参差开满路;偏反惊电掣,闪烁云霞聚;不须剪彩工,不须织锦谱;年年一度红,春光足千古”。

陈祥道是闽清二都际上村陈家“一门七进士、五子四登科”的首中者。当年登科后回家乡,登山所留诗句末联“年年一度红,春光足千古”,诗言志,希望弟弟们年年都有高中的喜讯。果然,在他之后,三个胞弟和三个胞侄均先后登科进士,宋时在闽清文庙门前立有”一门七进士”坊碑。这是一首言志乐章。杜鹃花也入悲诗,革命烈士秋瑾关在杜鹃山牢中,留下一诗:“杜鹃花发杜鹃啼,似血如朱一株齐。应是留春留不住,夜深风露也寒凄”。悲壮愤音也!

春游,夏日的暑假游,一波接一波旅游登山者不断增多,秋游和秋天的“中秋”节赛山歌活动更是把登山人数推向高峰。古时候闽清秀才、举人、进士往往在赴考前,结伴登游,边游憩边交流学养,得中后,或为官返乡空遐,都会抽空登山散心,观景怡情。近代,特别是现代人们生活越来越幸福甜蜜,老中青和少学生更是踏青春游,暑期度假蜂涌而至。邻县,府城也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1993年,北京来的一位新华社记者,赞誉白岩山的杜鹃山为天下罕有,便挖走数十株各色杜鹃花随他坐飞机带回落户北京城,让同事们一起分享他从福建闽清白岩山带回的杜鹃花迷人之美。

杜鹃花、报春花和龙胆花合称早知春的“中国三大名花”。杜鹃花还有映山红、满山红、紫阳、踯躅等别名。据统计全世界杜鹃花有800多个品种。虽然她的美丽可供观赏、他的宛约可堪怡情,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但是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提醒游客,这花朵是有毒的。《本草纲目》中说,学名羊踯躅的黄色杜鹃花有剧毒,人和牛吃了有生命危险。它的根、叶和花经过煎熬,可以调配成医治跌打损伤和风湿骨疼的中药。

因此,大人带小孩、老师带学生登山游览时,千万不能把美丽的杜鹃花花朵放进口中咀嚼,更不能采食。

白岩山上长满杜鹃花,花丛中和花树枝头常有一种小鸟飞窜哀鸣,它就是杜鹃鸟。这种浑身灰褐色黑白相间的小鸟,学名杜鹃、鶗鴃(tí jué),金鹃,别名:杜宇,子规,布谷,催归。杜鹃鸟是人类的益鸟,它的食物是树木的害虫,尤喜食松毛虫。有地上生活的大型地鹃和树上栖身的小杜鹃。

白岩山上所见的杜鹃身长仅有20厘米左右,是常见的树栖杜鹃鸟。它在春耕时节齐声呜叫,故称布谷鸟。它的叫声很惨厉,入夏之后呜叫更甚,而且声音极其哀切,故有“杜鹃啼归”“杜鹃泣血”等成语。

杜鹃鸟为何“啼归”“泣血”呢?因为它有一个美丽的历史传说故事,使之成为唐宋以来诗人墨客笔端的诸多文字。

据《华阳国志•蜀志》载:“杜宇称帝,号望帝,极为爱民。其相开明(鳖灵),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禅让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国人悲帝之悲…”。说的是公元前春秋战国时期,古蜀国国王杜宇,非常爱民,屡治长江源头之水无效果。而荆州人鳖灵则断巫山峡谷而决流,疏浚了长江水患。杜宇将帝位禅让给治水有功的丞相鳖灵,自已隐居西山修道。但不久四乡盛传望帝因鳖灵外出治水而与其妻通奸,故惭而让位。猥琐的诬传使杜宇悲愤不已,遂吐血而死。望帝死后变成杜鹃鸟,边惨呜边吐血,血染红了杜鹃花。杜宇冤曲哀怨的悲鸣,永远留在了他所热爱的蜀民心中。从古至今,演绎着“杜鹃泣血洒西山”的悽美故事。

望帝有否与开明之妻相好?有否暗中思念?都成了千古悬念。故有李商隐的“望帝春心托杜鹃”诗句。有人说唐宋有名的诗人,没有一个不把杜鹃花和杜鹃鸟引入诗词的。笔者翻阅诗集,果不其然。从早唐的卢照邻,杜甫,李白,至晚唐的李商隐,杜牧,直至南宋诗人白玉蟾、陆游等数十位诗人均有涉句。李白诗云:“蜀国普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陆游诗云:“时令过清明,朝朝布谷鸣”。比较完整地感叹该故事的诗,是杜甫的《杜鹃行》和邑人白玉蟾的《杜鹃行》。

闽清籍南宋著名的诗人道祖白玉蟾,访师觅道踏遍南宋江山的山山水水。当他来到蜀地青阳宫,走过浣花溪时,留下了一首感人肺腑的《杜鹃行》:“杜鹃哭,杜鹃哭。微雨村,远烟麓。山花红,江枫绿。一声残,一声续。一声一声复一声,不管世间银发生。啼尽天涯夕阳影,又向空中啼月明。山中憔悴人,无绪伤春色。今古兴亡一肚脾,临风再拜君得知。两行茅舍苍烟泪,滴破浣花溪上诗”。

杜鹃山的壮美,杜鹃花的艳丽,杜鹃鸟故事的宛约曲奇,构成了神奇白岩山的另一道风景。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中共闽清县委 闽清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