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农户种植技术水平,日前,闽清县总工会联合劳模协会组织农业专家、各级劳模代表在云龙乡官庄村开展“劳模助力乡村振兴,推动西红柿种植”主题活动。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与田间指导相结合的形式,为农户送去技术“及时雨”,注入增收新动力。
调研劳模农场
共话粮食安全与产业示范
活动当日,闽清县总工会一行首先前往市劳模潘文禄创办的土城家庭农场进行调研。该农场占地面积102亩,以脐橙、水蜜桃等农业种植,和全番鸭、本地羊等生态养殖为主导,形成了多元化生态农业模式。
农场主潘文禄详细介绍了农场发展历程、采用的种养技术及联农带农经验。调研中,县总工会相关人员与劳模代表围绕“树立正确粮食安全观”“劳模引领产业振兴”等话题展开探讨,充分肯定劳模在技术推广、带动就业等方面的标杆作用,鼓励其继续发挥“头雁效应”,助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座谈+实践
技术赋能促增收
当天下午,总工会一行在官庄村部召开座谈会。会上,县总工会相关人员指出,此次活动旨在搭建专家、劳模与农户的对接平台,以技术帮扶推动特色农业发展。福建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薛珠政及省劳模余文贵、市劳模吴尔坡等劳模代表结合本地实际,系统讲解了西红柿品种选育、水肥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并针对农户提出的连作障碍、市场风险等问题逐一解答,现场互动热烈。
随后,专家与劳模团队深入种植基地开展“田间课堂”。手把手指导农户科学种植与使用有机肥,强调“精细化管理是提质关键”。农户们纷纷表示,专家讲解“接地气、易操作”,从土壤改良的实用技巧,到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具体方法,桩桩件件都是大家真正用得上的,对提升种植效益充满信心。
技术兴农
劳模先行
本次活动共吸引20余名农户参与。通过“理论+实操”的精准帮扶,农户进一步掌握了西红柿高效种植技术,为闽清县打响特色农业品牌奠定基础。县总工会表示,将持续深化劳模“传帮带”机制,尽力培育更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让科技助农的“种子”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记者 许宋新)
乡村振兴看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