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位于闽清县十一都的一个小山村里,小时候的村子不是很大,人口也不很多,而山涧溪流沟渠可不少。村里人要过岸,需要搭桥。铺设的桥面各式各样:有木头桥、石条桥、石丁步,还有水泥板桥等。大的几根木头搭建,小的铺设一块石条当独木桥。而对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村里人上街要过村道长潭路上的两座小桥。
在这两座小桥里,要算第一条小桥最难走。它在离我家的不远处。一条三米宽的水渠上面,盖有一块长方形石条板。石条狭窄,一次只能一个人过桥。别看它是一块石条,却是村里几百号人进出的交通要道。群众称之为桥,并不为过。
虽然村子后山有条县道,路途偏远,大多的是车辆通过。而村里人要上街,喜欢选择村道近路过桥,节省时间,却愁了一些老人小孩子,未必敢过桥。
听母亲回忆,小时候,我爱上街,并不是我爱过石条桥。每次上街,会有糖果吃。然而,每次走到石条桥前,望着桥下翻滚的流水,心里十分害怕。好在母亲看出我的心思,便会俯下身子,让我爬上脊背,用右手兜住小屁股,站立起来,左手提着篮子过桥。一会儿,母亲说声到达,我才慢慢地睁开双眼,从背上下来。此时,我感受到母亲脊背的宽阔,仿佛是我遮风挡雨的避风港。
后来,跟着父亲上街,他与母亲做法不一样。他要我自己过桥,说以后可以到镇区上最好的学校。当时,我并不理解父亲的用意。看见那些年龄与我相同的小孩子,都是大人背着过桥,而父亲却让我自己走过桥,满是心酸。勉强拉着父亲的手跟在后面,他走一步,我挪一步,小心翼翼,没有几步,到达彼岸。有了第一次过桥经历,让我提壮了胆子,原来过桥也是这么简单。于是便有了第二次、第三次……
每一次过桥,我都会积累不同的成功体验。这样,过桥的次数多了,脚步姿态自然也成熟起来。后来,我上了街区最好的小学读书。但在第一学期,父母念我幼小,轮流护送过桥。第二学期,大人见我过桥稳健,放心地让我独自过。这时,我感到十分欣慰,一是之前锻炼的过桥基础没有白费;二是减轻了父母对我的负担。若干年后,回想这件事,还是暗暗庆幸自己当年循规蹈矩的父亲,从小练就本领,成就后来单独上街、上学过桥的胆识。
几年后,村里上学的小孩子多了,大队出于安全考虑,请人浇注四块水泥板,盖在石条两边,拓宽至桥面三米,终于解决小孩子安全过桥问题。
走过石条桥,继续前往三百多米,到达第二条坑仔桥。坑仔桥两边各砌有一条石岸,溪面宽六米左右,铺设两块桥板。一头靠着石岸,一头衔接中间桥墩。再仔细瞧瞧,不难发现每块靠岸的桥板边角打有一个圆孔,孔口系着一根小钢绳,分别拴在石岸背面。听父亲说,是保护桥板,至于是什么原理,也解释不清楚。好在我上中学后,结合课本学习的知识,明白在物理学上叫为“力学杠杆定律规则”原理。用一根小钢绳,把物体与岸钩联结一起,让物体借助钢绳韧性和岸钩的定力,抗拒外部对物体的侵袭。这样,可以避免山洪冲走桥板。
在那个科技并不发达的年代,建桥者想出这种办法,保护公共财产,是他们对社会的最大贡献。才让这座大桥二十余年来免受洪水之灾,安然无恙,造福当地百姓。
白云蓝天之下,啼鸟关关,流水涓涓。置身于桥头,我的两眼久久凝视着这座大桥,百感交集,心里十分佩服当年建造者的聪明与才智。
如果把石条桥对比,坑仔桥桥墩坚固,桥面宽阔,过桥脚步铿锵有力。当我回眸时,父亲面带微笑,接踵而至,像保护我的一名卫士。
过桥之后,沿着鹅卵石铺设的小路,走了几分钟,到达镇区街道。那时的街道五六十米长,两边建有几间土木结构的供销门店。我很高兴,像猴子般乱跑乱窜,父亲怕我走失,在后面喊着“回来”。当我看见父亲双脚踏进食杂店,我立马跟上,站在柜台前,用小手拉着父亲的衣角,他似乎明白来意,买了几粒糖果塞给我。然后,嘴里咀嚼着糖果,跟在父亲后面,乐滋滋地过桥回家。
两年后,我上学读书。每天清晨,吃过早饭,背着书包,迎着初升的太阳,朝气蓬勃,意气风发,走过石条桥,跨过坑仔桥,来到学校,开始新一天的学习与生活。
十二年的学习时光,每周六来来回回,风雨兼程,一天四趟茫茫路,过桥八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静静守候着四季美好时光,不为别的,只为那字里行间充满着人生对知识的渴望。有时候,两只脚走得发酸,坐在桥头歇一歇,咬咬牙,前行不怠,好生不倦,信步如归。
桥是连接两岸通行的纽带,也是人们最容易交流的地方。上初中期间,和几个同学结伴而行。在那一片金黄色的秋天里,秋水盈盈,这时,我和几个同学相约来到坑仔桥,站在桥面,望着两岸田野挂满沉甸甸的稻子,微风拂拂,仿佛向人们招手致意,一派丰收景象,再看看桥下流水息息,一群鱼儿畅游着,与人一样,享受着大自然的清新景象,几个同学触景生情,思绪飘远,你一言,我一句。有的人说,长大后要当石匠造大桥;也有的认为当木匠好,能修桥铺路……总之,七嘴八舌,人言籍籍。
小小年纪,心中怀抱如此远大的理想,多么天真烂漫啊!也有的时候,同学们在桥上玩意正浓,不知哪个调皮鬼悄悄扔下土块,水花四溅,刹那间,鱼儿惊慌失措,四处逃窜,溪水慢慢变浊,鱼儿看不见了,大家走过桥面,扫兴而回。
然而,过桥也有不经意的时段。春夏季节,坑仔桥时发洪水,水位上涨居高,人们不敢过桥。我和大家一样,绕着村子后山县道而行,多花二十分钟时间,换来上学路上人身安全。令人高兴的是,改革开放后,村里在坑仔桥旁边新建一座混凝土水泥大桥,让大桥更为坚固耐用。
岁月流走,真情依旧。人到一定年纪,往往喜欢思旧。现在,我回到老家,却不爱走那条新路上街,依然行走老路,爱走过老路上的两座小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