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报数字报纸

2024年6月21星期五
刊号:CN-35(Q)第0065号

梅城报白岩山 宣传状元文化 回归闽清故里 母亲 招标公告 品味卜兴坊里的家风良训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梅城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宣传状元文化 回归闽清故里

□ 作者 百川

许将,字冲元,祖籍闽清县坂东镇文定村,北宋福建路福州闽清县人。北宋景佑四年(1037年)出生,逝于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享年75岁,谥号文定,史称文定公。嘉佑八年(1063年),年仅26岁的他便摘得癸卯科状元桂冠,成为福州地区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当时担任主考官的欧阳修,读了许将的赋后赞叹道:君词气似沂公,未可量也!

 

诚然如欧阳修所断言,许将一生不凡。他入朝为官后,先后为北宋五个皇帝效过力,尤受宋神宗和宋哲宗器重,曾担任明州通判、兵部侍郎、尚书右丞、尚书左丞等职。为官期间,他注重实践,不图虚名;励精图治,从政清廉;智勇双全,化解危机;熟悉军务,加强边防;为人宽厚,以德施政;文韬武略,忠心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宋徽宗御赐其“世美”牌匾,特赏赐联句“儒宗硕德卿称首,奕叶文光代有人”予许将父子。政和元年,许将病逝,被朝廷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文定”。宋代名臣李纲更是景仰其曰:“文定许公,当仁庙嘉佑中廷对,为天下第一。历事五朝,逾四十载,入位丞弼,出拥节旄,其勋业、行义、经术、文章皆兼备之,为当世之所瞻仰。”

状元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体现的人文内核,是一种勤学自强、坚韧不拔,善于超越、敢为人先,勇攀高峰、摘取桂冠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表现在求学上的勤学拼搏,精神上的与时俱进,学术上的经世致用,行为上的兼济天下,艺术上的情操陶冶,品德上的守己律身。

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地宣传与传承以许将为代表的闽清状元文化,是当代闽清人共同的责任。正本清源、寻根问祖,让状元许将回归闽清故里是题中应有之义。

状元许将封公祭祖

崇宁五年(1106年),许将以修复河、湟、鄯、廊记大功,皇恩追赠始祖许令驥为崇国公,二世祖许正为越国公。许将亲书《告祖文》,命长子许似、次子许仿自京都回闽清祭祖,由此可见其怀乡念祖,对闽清故土眷恋之情。据《许氏家谱》卷一记载:“《受勅赠告祖文》维:皇宋崇宁五年岁次丙戌五月朔,九世孙将特进金紫光禄大夫、门下侍郎。敬遣长子似,谨奉朝命,驰告于始祖十一公西溪祖坟及灵洞真祠;仲子仿,驰告于二世祖十二公贵湖祖坟及药师真堂。”

文中所称“始祖十一公”,许氏入闽始祖;“西溪祖坟及灵洞真祠”,位于闽清县塔庄镇林洞村;“二世祖十二公贵湖祖坟”,即葬贵湖(今坂东镇文定村);“药师真堂”,即坂东镇文定村许氏祠堂。

另外,明代《八闽通志》1038页《卷之七十三·宫室》记载:“许将宅,在府城东门状元坊内。将,闽清县人,后迁于此。”

2023年1月,九州出版社出版的《福建历史文化名人概览》(主编刘传标)记载:“许将(1037—1111年),字冲元。北宋福建路福州闽清县文定村人……”

《闽清县志》(乾隆七年版,下同)106页《卷二·名胜志》记载:“状元许将宅,在县治前。有状元坊,今圮。或曰旧宅在三都贵湖。”

《闽清县志》167页《卷四·选举志》记载:“嘉佑八年癸卯许将榜:许将,字冲元,殿试第一。”

《闽清县志》230页《卷六·列传》记载:“许将,字冲元,邑人。”

明朝隆庆年间戊辰科进士詹洪基(1568年出生,闽清人),在《重修文庙并新置学田碑记》记曰:况吾邑之先,忠厚如许冲元父子,礼乐如陈佑之兄弟,英声茂烈,名都先达,曾未多出其右。

综上,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官方文献与当地方志,均确凿认定许将为闽清人。这种界定,更贴近当年历史事实,更符合典籍记载,更深切传统文化内核。

闽清因状元许将分都

宋代县以下分乡,闽清分奉政、寿宁2个乡;乡以下分里,闽清共分10个里;里之下设都。据历史记载,许将中状元之后,闽清开始分都,一共分24都,“都”的叫法有近千年。闽清三都是许将的祖籍地,旧有“状元坊”和“状元街”,称“状元故里”。后为纪念许将,闽清三都以他的谥号“文定”为村名。

文定村东头有座山叫“虎头仑”,观其山形极似一只下山猛虎。半山腰有台五代时期的古墓,墓主人为许姓入闽三世祖许中拟、许中立、许中行三兄弟。许将中状元后,许氏后人就把葬在文定村东头的许将三世祖许中拟墓称为“状元墓”。离状元墓不远,古时市肆繁荣,称“状元街”,近代曾有人在遗址上取土,挖出横铺的石板条路面,证实“状元街”确实存在。

位于文定村的许氏宗祠,是福州十邑许姓总祠。该祠始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坐北朝南,风火墙土木结构,建筑面积1053平方米。许氏宗祠大厅正中为神主龛,龛顶正中高悬宋徽宗御赐“世美”牌匾,宋徽宗为许将御书楹联曰:“儒宗硕德卿称首,奕叶文光代有人。”许氏后人亦联曰:“御匾高悬书世美,玉音远播话冲元。”以铭记许将、许份父子的辉煌荣耀,亦作为状元父子光宗耀祖的印记,及状元故里以之为荣的历史认可。

现代以来,“状元故里”还建有许氏家风家训馆,与其他家风家训馆不同的是,这里由一墙、一馆、一栏、一亭组成,家风墙上还绘有《文定群贤图》壁画,整幅壁画以文定山水为背景,通过对英贤人物的刻画,展示了一幅生动的文定许氏群英像。

状元许将闽清读书故事

许将自幼聪明灵悟,勤奋好学,是闻名遐迩的“小神童”。九岁那年夏天,他跟随亲人游览闽清坂东白岩寺,返回途中,傍晚口渴,欲到一农家讨水喝。一老汉见到许将,便知他是传说中的神童。遂笑对他说,敢作对子吗?对上便赐茶水。小许将请老者出上句,老者指着屋边的茶园说:“一蓠二纬三桩囿菜园,园种春夏秋冬菜。”小许将略思索,便出口对上:“百架千层万卷叠书馆,馆藏古今中外书。”老者夸奖对得好。又说,再出一对,对上方让喝。老者便说:“白岩白雾白玫瑰,如观玉皿。”小许将想后说:“红茶红霞红杜鹃,若赏金瓶。”老者高兴地说:“果然名不虚传,日后必中状元!”

据梁克家《三山志》《闽清县志》《许氏家谱》记载:许将青年未第时,曾借读于闽清七都积善寺(今塔庄镇秀环村)。“积善寺,在七都盖平里凤栖山下。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邑人黄彦荣率族属建,为其始祖黄敦墓庐。以田数顷充香火,奏请额敕名:辅国积善院。”在积善院,许将告别恩师时写了一首《别师——留题积善院》,诗云:“为爱山居乐,山居转忆家。菊黄来日蕊,梅白去时花。水阔离情剧,霜晴别路赊。前途回首望,遥指暮天霞。”此诗在闽清护国积善院有碑刻。许将在积善院读书期间还作另一首诗,题目叫《中秋玩月》,诗云:“爽气来天末,清光满域中。共怜今夕魄,不与昨宵同。漏永泠泠露,庭虚瑟瑟风。楼台高下影,如在广寒宫。”离闽清七都积善院不算很远的永泰县大洋镇名山室,为福州地区重要风景名胜之一,也是当年许将常往之地,曾为石室题联:“石室云开,覩大地山河三千世界;水帘风卷,露半天楼阁十二栏杆。”另题石门诗云:“上得山来过石门,谒灵特地乞真言。再三许我前程事,敢不留诗荷圣恩。”此诗后被永泰一县令抄录,刻于入山石门侧,保留至今。

闽清一都梅溪镇,西起梅溪入江口,因溪而得名,伴溪而生发,扼守在闽清城关水陆的入口,自古便是对外沟通的门户,宋时称奉政乡宣政里,是上级政令最先送达的地方。镇之南陲的南泉村有古驿道,许将出仕前曾路过此地,于碧岩亭题诗一首,诗为:“旧室曾传古岸边,新亭同赏碧岩前。日生狮子峰头树,烟伴榴花洞口泉。黄叶入秋山出地,白云临晓海垂天。飘然踪迹今何定,别去江湖又一年。”《闽清县志》“亭台”篇载:碧岩亭,在一都(今闽清城区梅溪一带)。

许将是闽清人,这是历史以来不争的事实。籍贯,标示着人生来处,是祖居地或原籍,详细指的是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出生地。一般来讲,当我们说一个人是“哪里人”时,以祖籍或籍贯来认定对方,是古代界定名人“哪里人”惯用的做法。在古代,每个朝代的制度都是“役皆永充”,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户籍一旦被官府确定之后,是不能随意更改的,会一直保持下去。

时光流转,科举制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流传下来的状元文化却代代相传。在现代高考中,我们说“金榜题名”,把高考成绩第一的,比作“高考状元”;在各行各业里,我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它向世人展示的是我们前辈奋发进取、勇攀高峰的民族精神,以及不畏艰难的文化底色。

优秀文化,凝心铸魂;文化自信,启智润心。闽清县以许将为首的状元文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已是雾尽披天,萍开见水。以许将、郑性之、黄唐为代表的闽清状元文化,必将从历史中“走”出来,在新时代“活”起来;必将在传承发展中历久弥新,生机勃勃,光彩夺目。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中共闽清县委 闽清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