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报数字报纸

2024年6月14星期五
刊号:CN-35(Q)第0065号

梅城报白岩山 “为邑养士”的文泉书院 无声 粽叶的故乡,品质的传奇 童年糗事一箩筐 天道酬勤 招标公告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梅城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邑养士”的文泉书院

□ 作者 梅春

闽清文脉,悠悠文泉。新壶村中,崇文书院隐于静谧,历史印记深邃。古木参天,书声琅琅,曾有多少学子在此砥砺前行,传承文化精髓。璀璨明珠,照亮文脉。文泉书院,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闽清文化的灵魂所在。

时光如梭,岁月匆匆,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遥想那清乾隆年间,古老的土地之上,一位名叫黄作宾的志士,怀揣着高远的志向,创立了文昌宫,为这片土地播下了文化的种子。历经风霜雨雪,岁月沧桑,书院更名为文泉,寓意着文化的源泉,汩汩流淌,滋养着无数求知的心灵。

清光绪年间,黄曾谋等贤士怀揣着宏伟之志,重建书院,意在广育英才,泽被四方。他们秉持着“为族养士,不如为乡养士;为乡养士,不如为邑养士”之理念,为这片土地培育了无数英才。彼时书院,学子们或研读经典,或探讨时务,书院成为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的心灵之港。

两百多年的沧桑岁月,文泉书院见证了无数英才的成长与蜕变。它如同一座知识的殿堂,为学子们提供了智慧的养分;又似一片精神的净土,让学子们在此磨砺品格,锤炼意志。在这里,学子们孜孜以求,探索真理,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然而,岁月并不总是静好。在动荡的年代里,书院更显其重要。青年学子们心怀家国,于书院中研读经典,亦在此谋划宏图。革命之火,悄然点燃,书院遂成为革命青年之秘密基地,孕育了无数英雄豪杰。他们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舍生忘死,英勇斗争,书院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们坚定的足迹。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的书院虽已历经沧桑,但其精神犹在。当年之学子,已成国家之栋梁;当年之革命火种,已燃成燎原之势。黄曾谋等贤士之宏愿,终得实现。书院之名,永载史册;其精神,亦将永传后世。

书院之韵,深藏于其别具一格的建筑设计中。屋顶之上,那跃动的“鲤鱼跳龙门”雕塑,仿佛正在讲述着一个个励志的故事。它寓意着每一位学子,只要奋发向前,终将越过龙门,成就一番伟业。

正门之上,“崇文学堂”四字熠熠生辉,笔力遒劲,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这是书院的文化底蕴,是智慧的积淀,也是传承的力量。

青石横匾上,清代书法家陈宝琛的题字历经风霜,却依旧熠熠生辉。那字里行间,不仅透露着书法的韵味,更诉说着书院的历史沧桑。每一次凝视,都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文化重量。

书院,是知识的殿堂,也是梦想的启航地。在这里,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激励着学子们勇往直前,追寻梦想。

在书院深处,三棵大树巍然屹立:桂花、白玉兰与苦楝。它们不仅是自然的杰作,更是书院精神的生动诠释。

金秋时节,桂花盛开,满树金黄,香飘四溢。它象征着学子们金榜题名的荣耀与辉煌,每一朵桂花都像是学子们辛勤付出的结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白玉兰高洁清雅,它的花朵洁白如玉,宛如君子之风。它代表着感恩与谦逊,提醒着学子们要时刻保持一颗感恩的心,不忘师恩,不忘初心。

苦楝树虽不如桂花白玉兰那般娇艳,却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它寓意着勤学苦练,激励着学子们不断进取,勇攀学术高峰。

这三棵大树,静静地守护着书院,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的成长与辉煌。它们的故事,也成为了书院文化中最动人的篇章。

在闽清第二中学的这一方净土上,文泉书院静静地诉说着时光的故事。这座历经风霜的古建筑,如今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它所蕴含的历史底蕴与精神内涵,却远超物质的界定。

书院的石阶早已被岁月磨得光滑,每一块石头都仿佛记载着一段过往。书声琅琅,仿佛还能听见古人的吟咏之声,回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它是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无数青年的成长与梦想,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发展。

文泉书院,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一种精神。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如同一位智者,用沉默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启迪着未来的希望。让我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不忘历史的厚重,铭记文化的传承,勇往直前,追寻梦想。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中共闽清县委 闽清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