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报数字报纸

2023年9月22星期五
刊号:CN-35(Q)第0065号

梅城报白岩山 中秋驿语 梅城印记:闽清的根与魂 刀霞山秋色 百年祠堂学校 下祝山的柽树 中秋节 咏白岩山美人镜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梅城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年祠堂学校

□ 作者 黄永健

走进院士家乡后垅村,不远处便是后垅中心小学。校门口“厚龙中心小学”金色大字系吴孟超院士题写。跨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栋教学楼分列“东海徐氏支祠”左右两边比肩而立,别具一格的校园建筑风格,勾起人们对校园历史的好奇心。

东海徐氏支祠(又称厚龙徐氏祠堂),始建于1919年,由新加坡爱国华侨领袖徐季钧独资兴建。徐季钧,闽清二都厚龙村人。1858年生,禀赋聪慧,21岁中秀才。时值清末,朝廷腐败,宫闱亲贵,权阉势戚用事,贿赂公行,于是他遂绝科名,立志救国。应聘福州仓前山鹤龄英华书院任教八年,教绩显著,林森、林觉民、蔡松坡均受业于先生门下。1893年应聘新加坡《叻报》《天都新报》《槟城日报》为总编辑,携眷南任。时英法美诸列强,企图瓜分中国,时捏词毁我国誉,他操报界之权威,挥神笔,扫妖雾,宣真理,针锋相对地揭露侵略者的险恶用心,得到了海外华侨的拥戴。1907年,他首倡创立新加坡福州公会,他被选为首任会长。1909年,新加坡福州商会成立,他又被选为商会会长。

他身居海外,心怀祖国。1904年回国,大力支持家乡创办昙溪学校。1910年再度回国,对黄乃裳开发“新福州”表示赞许。是年秋,他带族弟徐振南一家南迁诗巫从医。他时刻关注国内的历史变革,受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新思想的熏陶,他倡导“救国难、启民智、重教育”的新思想。1918年,三度回国为筹建祠堂学校而奔波。1919年,汇回贰仟银元,委托族弟徐端(章甫)总理筹建祠堂,破建祠堂之禁锢,创学校式祠堂之先河。

祠堂采用欧洲拱卷特征的建筑风格,正面红砖垒砌八柱七拱比肩而立,左右两边走廊通耳亦为红砖拱卷贯通,后侧为土墙的砖、土、木结构二层楼。面宽20m,进深17m,八间教室,中间上下大厅为小礼堂,前拱廊右边和厅后侧双扶梯两通道。前操场、后厨房、左花坛、右厕所,四周以围墙环抱围合,占地约两千多平方米。祠堂竣工即办厚龙私塾,招收全村各姓子女入学。

1935年徐季钧病重,他嘱托马来西亚爱国华侨徐振南要不遗余力地办好祠堂学校。是年,徐振南回国捐资壹仟银元,将祠堂的门窗,地面修葺一新,并与时任昙溪小学校长的徐端商议,将厚龙私塾创办为厚龙明善初小。(1936年徐季钧病逝,其子遵其嘱,跨国千里扶柩,荣归故土。)

1936年,徐端辞去昙溪校长,携眷住进祠堂厚龙明善初小,他视校如家,义务主持校务并兼教师。徐振南回南洋后在诗巫组织成立“厚龙明善学校董事会”筹集办学资金汇回。1937年秋,报请闽清县国民政府批准“私立厚龙明善初小”正式开办。招收全村各姓子女入学。1942年,日本侵占南洋(诗巫),侨汇中断。徐端坚持义务教学,从而感动了乡中父老,纷纷捐款捐物支持办学。厚龙明善初小从开办至1950年,长期得到徐氏爱国华侨鼎立资助和徐端的努力主理,为厚龙村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1951年闽清县人民政府接收,更名为后垅初小。1969年升格为“完小”,更名为后垅小学。

1987年7月,因住校教师用电不慎失火,祠堂烧毁,只留正面红砖拱墙。为弘扬徐氏先贤重教爱国爱乡之精神,不求索赔,徐氏爱国华侨又慷慨解囊捐资原址重建混凝土砖混结构三层楼。1992年7月,祠堂教学楼竣工即交后垅小学使用至今。

祠堂兴建至今百余年,从厚龙私塾、私立厚龙明善初小、后垅初小、后垅小学、后垅中心小学的变迁,厚龙徐氏祠堂始终是后垅村唯一办学场所,故村民习惯称厚龙徐氏祠堂为学堂。近年国家对教育的加大投入,在厚龙徐氏祠堂边建起了新的教学楼,故有文章开头的“别具一格的校园建筑风格”那一幕。

2017年,厚龙徐氏又耗巨资修葺,祠堂面貌焕然一新。一层大厅中央巨幅石刻:毛泽东1937年在延安写给徐特立老先生60岁生日的《贺信》,左右墙壁上辅以由云龙乡中心小学主办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徐特立宣传画展”。

后垅中心小学的校史,映衬出旧时后垅村经济的落后文化的匮乏及办学的艰辛,更折射出一代又一代海外华侨的爱国爱乡情怀,是校园红色教育的宝贵素材。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中共闽清县委 闽清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