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报数字报纸

2019年11月22星期五
刊号:CN-35(Q)第0065号

梅城报白岩山 你为什么拿这一颗 县学乡学之闽清书院 东京初雪 闽清县人民政府关于征收土地的公告 闽清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 闽清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梅城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县学乡学之闽清书院

□ 作者 林跃先

学堂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它一般是由名儒学士,或在野地方官宦绅僚和私人兴办,为聚众讲学之所,地点多设在山水优美、环境清幽之处。

根据史料记载,我国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入宋后,由于五代的混乱局面刚刚结束,政府的精力还比较多地贯注于如何巩固中央集权上,一时尚无暇顾及文化教育,也没有力量来兴办学校,而读书人又迫切要求获得知识,书院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了。福建书院的兴起则在南宋时期。当时福建是以朱熹为代表的一批理学家的倡导,各地纷纷成立书院,以致学风淳厚,精英辈出。由此,福建也享有“海滨邹鲁”之美誉。

闽清县在古代的教育场所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县学、书院、学堂、社学、私塾等等。始建于宋景德四年的闽清文庙是当年的县学,庆历年间开始在明伦堂办学,入学士子在这里攻读“四书”、“五经”。县学自开办起数代延续,直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于科举制度的废除而终止办学。

闽清书院自宋代至清末先后开办了“龙岗书院”、“崇文书院”、“鹿坂书院”、“云龙书院”。其中龙岗书院几度易名为龙江书院、正音书院、鼎峰书院,是远近闻名的书院之一。宋进士邑人陈祥道、陈旸兄弟,南宋状元郑性之等都曾就读于此。

文庙 又称孔庙、圣人庙。位于梅城镇城南北大街中段西侧。始建于宋景德四年(1007),后重建,现存建筑建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上世纪的1984、1995年重修。

闽清文庙为木构建筑,坐北朝南,东西宽米,南北深米,平面呈长方形,占地2100平方米。从南至北依次为戟门、天井、左右廊庑、大成殿、明伦堂。戟门以木制屏门连接组合成排,门上部窗棂作方格状,正门左右分置青石抱鼓,门额竖匾金字“文庙”二字;内天井左右为廊庑。天井后为大成殿,殿前为月台,月台拜石以青石镶嵌,其上浮雕龙凤、书卷、祥云图案。大成殿面阔5间、进深4间,重檐歇山顶,燕尾正脊,上彩塑双龙戏珠。殿内顶棚中央作八角形如意斗拱藻井,四周为八穴长、方形藻井,构思巧妙、别致。大成殿后隔天井建“明伦堂”,面阔3间,进深3间,穿斗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

文泉书院 坐落于坂东镇新壶村登高山下(今闽清二中内),由里人黄作宾等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书院分前、中、后三座。中座建筑坐南朝北,土木结构,东西宽10米,南北深16.5米,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65平方米。从北至南依次为门墙、天井、主座。门墙作猫拱式,入门开在门墙之左,门额墨书“崇文学堂”。墙内中为天井,左右夯土墙外侧建书院各3间,天井后为正座,面阔3间,进深4柱,穿斗木构减柱造,燕尾正脊,左右侧为马鞍式封火山墙。后座“魁星楼”系两层木构,每层皆设楼廊。第二层是该建筑的核心,中部为厅,面阔3间,进深3间,悬山屋顶四面倒水,正脊中部龙饰灰塑作回首状,两侧耳房六扇夯土隔墙5开间。前座原建筑仅余门墙及内天井及局部书院(今改建)。面积约30平方米。坐西南朝东北,土木结构,门墙正中券顶石框大门,门楣上镶嵌“文泉书院”的青石横额,为宣统太傅陈宝琛题。

文昌宫 位于梅溪镇樟洋村东南面台地。清代建筑,近年重修。坐东朝西,土木结构,南北宽30.6米,东西深29.50米,平面近于正方形,占地面积902.7平方米。从西至东由前座、正座构成。前座正面作排楼式门墙,内天井呈倒“U”字形环廊。正座面阔3间,进深7柱,前出游廊,穿斗式木构架,雀尾正脊双坡顶,外侧夯筑马鞍式风火墙。正座外周以围墙形成围合。该建筑旧时为曾乡村学堂,解放后僻为樟马小学。

文昌阁 坐落于上莲乡上丰村中心地带台地上。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近年维修。建筑为楼阁塔式六角三层,由底至顶层层内收。通高12米,六角须弥座高0.30米,每边长7米,进深10.34米,宽12.34米。内设木梯可至顶层。一层设门朝南,面阔3间,进深5拄;二、三层整体单间,设方形、圆形门窗;每层出檐翘脊,脊背饰卷草,下施角鱼,葫芦顶刹。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中共闽清县委 闽清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