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报数字报纸

2019年11月8星期五
刊号:CN-35(Q)第0065号

梅城报白岩山 清溪赋 故乡的小溪 雾锁饭宅溪 雨中红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 瓷乡小城 故乡情怀 鹧鸪天·城乡点滴 苏幕遮·固原秋思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梅城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溪赋

□ 作者 陈守国

吾乡清溪,潺湲流长;物阜民丰,千古传芳!西发戴云余脉,纡徐逶迤,容涧纳流;东注水口库区,汹涌澎湃,汇江入洋。流经百里,润泽三村,一衣带水,情同棣棠。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曲水流觞。既灌千顷良田,育万亩果园;又养一方人物,造百世栋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充家家粮仓;国泰民安,六畜兴旺,盈人人贝囊。安享恬静和谐之生活,高歌太平盛世之乐章!

俚语云:“马洋田成梯,樟洋水流西。石郑剖腹街,福泽侑清溪!”

耕读传家,万世其昌;雄哉清溪,三教之坊!若夫穆穆文昌宫,昔日旧学堂。靠山临田,宽敞明亮;面阔进深,木石并镶。飞檐雕窗,青瓦红墙;斑驳陆离,饱经风霜。蒙学启智,书声盈巷;文风蔚起,辈出贤良。赫赫炉边厝,寨堡相依傍。背山伴水,古色古香;上下毗连,富丽堂皇。历经磨难,历史悠长;铜墙铁壁,画柱雕梁。设计精巧,固若金汤;匪徒来犯,毫发无伤。至若悠悠香林寺,深隐幽林里,开悟众信徒,慈云流十方。巍巍玄帝观,屹立群山间,且修黄老术,千年论玄纲!

正可谓:“万张文光腾桂阙,千年香火护樟溪。岂因流水尚能西,不读诗书不耕犁!”

人杰地灵,明星煌煌;伟哉清溪,神力无疆!南宋宰辅郑性之,师承理学大家朱晦翁,状元及第参知政事,廉洁忠直,议政不干政,意在励精图治定国安邦。当代名医刘景丰,艺从医界泰斗吴孟超,医科先锋肝胆专家,白衣素手,仁心兼仁术,志在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民国林邦彦,军旅任少校,北平解放战功立;晚清林佑衡,清庭赐选士,孝廉方正美名扬。又如福州市政府林飞,福大骄子,常委副市长,百姓无小事,心系人民幸福谋,堪为国家栋梁。更有国家核研所济熙,北大深造,高工研究员,术业有专攻,屡获科技进步奖,实乃社稷才良。叹中秀才举人进士,摄职从政者,不知几何?感考博士硕士学士,学优登仕者,难尽其详!

此所谓“忠孝勤廉乃俊贤,风骚各领数百年。江山代有人才出,不负皇恩不负天。”

生生不息,人间沧桑;奇哉清溪,梦里故乡!斗转星移,律吕调阳;四季变换,天地玄黄。看田间地头,红了西瓜,绿了芭蕉;望漫山遍野,柑桔成林,桃李芬芳。素如绽雪冬梅,艳若夏荷映霞,静仿幽谷春兰,洁似秋菊临霜。若夫山翠翠其绵延兮,云里雾里,听猿啼狼啸;天苍苍其寥廓兮,风销雪霁,任燕舞鹭翔。水盈盈其流长兮,可涤可溉,无数龟潜蛙跳;田茫茫其广袤兮,青黄相接,不尽秋收冬藏。至若万松岭上,松涛阵阵,曾候达官骚客听涛;千竹岩里,石笋隐隐,尚迎文人雅士饮觞。村落点点,鸡犬相闻于巷陌;山花簇簇,声色互动于峦冈。春雨绵绵,处处播种耕耘景象;秋月朗朗,家家团圆幸福吉祥。无不慰林藩之滴露,欣瓜果之飘香。岂不羡禽鸟之栖枝,慕鱼鳖之盈塘!

其诗曰:岁月如歌穿万载,山川依旧若等闲。桃花源梦何方是?瑰丽清溪隐世间!

物产丰饶,佳品馨香;美哉清溪,名扬八方!优质特产,土生家养,果珍李柰,菜重芥姜。八珍炖番鸭,糟菜炒粉干;糯米作糍粑,猪手草根汤。青红米酒,居家自酿,亦清亦醇,视若琼浆。粳米白粿,年节佐餐,可炒可煮,堪比粗粮。时有四季果蔬,山珍河鲜,琳琅满目,鱼米满仓。冬笋、春笋、黄麻笋,笋笋不断,多可盈筐装箱。白芋、魔芋、槟榔芋,芋芋相接,足以引资招商。绿色食品,特制烹调,美味佳肴,口齿生香。最喜大王境生猪养殖,政府扶持,集约生产,科学管理有方。将军坑石蛙基地,自发放养,维护生态,环保意识渐强。

噫!吾村历史之久远、民风之淳良、空气之清新、环境之幽芳!欣逢盛世,重视三农,美丽乡村,落户吾乡。决胜“百姓富、生态美”之目标,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愿望。嘻,岂不快哉!

余欣而赋诗曰:“依山傍水古乡村,伟美奇雄竹木蕃。宫寨庙观多峻丽,院庭巷陌少忧烦。耕读淳韵铭纸帛,忠直廉风话乾坤。生态农村呈锦绣,民安国泰福临门。”

注:郑性之,福州闽清人(今梅溪镇石郑村),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年)戊辰科状元。少年时曾从师于朱熹门下,娶妻长乐三溪潘氏,登第后迁福州吉庇巷。郑性之以敢谏直言名重朝野,官至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后,以观文殿学士身份致仕。此村至少有800多年的历史,村中的古道、状元题刻、祠堂、宫庙、民居等的人文构成,洋溢着凝重的古韵。在闽清县梅溪镇樟洋村南面村部的后山岭,有一条石块铺就的古驿道。山腰驿道旁兀立着一块巨石,石上镌刻着南宋状元郑性之题写的“万松岭”三个大字。我们从保存题刻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郑性之深厚的书法功底,难能可贵的是,在他的题刻中大多数有“清溪郑性之书”的落款。由此可见,郑性之虽身居高官,但他没有忘记自己是饮“清溪”水长大的,是家乡山水的灵气成就了自己。他称自己“清溪郑”并为自己是清溪人感到自豪。从南宋郑性之状元及第后,村里读书声不绝于耳,数百年来,文运昌盛、贤人辈出。至今村里还保留着旧时乡村学堂——文昌宫。崇尚耕读传家从始建于清朝的文昌宫也能得到印证。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中共闽清县委 闽清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