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报数字报纸

2019年2月15星期五
刊号:CN-35(Q)第0065号

梅城报白岩山 东桥赋 猪年初一随想 “冼公去思碑”初考 张昌龙与闽北的军工事业 浮桥头街 回乡过小年有感 感谢与祝福 国网闽清县供电公司关于对长期无用电无出线用户进行销户的公告 招租公告 晨至信第2019023期拍卖公告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梅城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昌龙与闽北的军工事业

□ 作者 张珍秀

三、张昌龙在闽北老区人民心中的地位

八闽山水(武夷山)生态茶业有限公司阙东和,一位曾在外经商而回归的茶人,他有着较强经济能力,有着令人称羡的茶厂,但他却是一位热衷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人。当受闽清组织部委托的大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摄制组想去岚谷岭阳村拍摄时,我首先想到了阙总,因为我们追寻红色记忆小组去考察岭阳关时,就是阙总帮助安排的。让林总监意外的是:阙总不仅知道张昌龙,知道有关岭阳兵工厂的历史,还帮我们找来了岭阳村陈培华支委带路。阙总还亲自开车将我们送到小溪坪村的入口处。在那凹凸不平的昔日林业公路上,车在颠簸着,道路旁边的石头把阙总右侧车门脚踏板给刮下来了。我们看了心痛,但更多的是感动,感动阙总和陈培华支委的热心,也感叹老区人民,无论是过去对革命的支持,还是现在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心中依旧充满热情。到达岭阳小溪坪入口处,阙说:“今天下午是去不了小溪坪了。从这里到小溪坪,必须要翻越这座山,来回要四个多小时,时间上来不及了。”同行的岭阳村陈支委告诉我们,小溪坪没有人居住,兵工厂搬走后,那里也就荒废了,但后来老百姓在小溪坪挖笋时,还有人挖到生产武器的铁砧等,比较重。

望着小溪坪的入口,想着山那边的兵工厂遗址,我突然感叹我们的军工事业,实在太不容易了。先不说他们几十人的生活所需怎么挑上去,就是制造这些武器弹药的原材料输送到兵工厂也不容易呀,生产出来后,又得从大山深处送到红军的手中。想想都太艰难了,可他们都做到了,特别是张昌龙他们,从莆田来到这大山深处,参加红军,因陋就简地进行军工生产就更不容易了,让人心生敬佩。

闽北分区党政军机关迁到大安后,岭阳兵工厂便搬迁了大安的范畲自然村。范畲自然村曾经去考察过二次,村里的老人们都认识我。当我带着摄制组去到范畲自然村时,村里的老人们看见我们去,都热情地向我们走来。当明白了我们的来意后,大家都不停跟我们说着村子里红色历史,哪里是被服厂、硝厂、兵工厂等。关于兵工厂的历史,老人们或多或少都准确地说出一些,特别是他们也知道张昌龙,能说出他的名字,知道他曾经是兵工厂的领导,让我们大家太惊讶了。老人们一如既往的热情,让我们很感动。一位老人拿出了自家的土蜂蜜,给我们每人泡了一碗香甜的蜂蜜水解渴。那种甜是透心的,那是红土地守望者的真心。如果张昌龙的后人能走进范畲村,看看张昌龙曾经工作的地方,看到老人们对兵工厂的守护,也一定会感慨万千。

林业瑛技术总监在武夷山的两天拍摄过程中,也非常感慨我们武夷山人的热心与支持,从另一个方面也折射出了我们武夷山人对岭阳造之父——张昌龙的怀念与敬意。

张昌龙(1908-1983):解放后,任华东军区、南京军区后勤部军械部副部长,部长。先后荣获红军时期:二级八一勋章,抗战:二级独立勋章,解放战争:二级解放勋章等荣誉。1955年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大校。1964年7月在赵皖南视察途中发生车祸,不久离休。1982年9月定为副军级高干,1987年4月26日在南京病逝。

(完)

本文参考黄瑛《闽北红军兵工厂》(李文琪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中共闽清县委 闽清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