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报数字报纸

2018年10月12星期五
刊号:CN-35(Q)第0065号

梅城报白岩山 闽清人创鼠船 英雄与用武之地 江上绿洲 iPad·手机,设计者遮蔽了什么 关于对我县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后实施社会保险补贴的通知 招聘启事 梅邑初次空袭历险记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梅城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闽清人创鼠船

□ 作者 吴必銮

何谓“鼠船”?

鼠船是闽清人创造并相传始于北宋的一种木制小舟,因形似老鼠并似老鼠灵活而得名;又因是在小溪中行驶似溪涧老鼠迅捷,故又被称之为“溪鼠”。后有人认为“鼠船”名字不雅,于是闽清人又自创了一个“舟午”字,过去不少书面文书都把“鼠船”写作“舟午船”。这应该是近代的事。

鼠船头尾尖,船底薄且平,船体窄而长。船长2丈4尺,宽2尺5寸,高2尺6寸。每船配三根竹篙(一根备用),一把桨,一根尾舵,装有竹篷。鼠船以载货为主,每艘载重0.5吨;兼乘客旅,每艘可载10人。上水,船靠竹篙撑行;下水,船靠尾舵把向;长潭用桨或用篙。鼠船船体轻巧,吃水浅,利于内溪浅滩窄港航行。

鼠船最早只在闽清县内溪河航行,民国初年至新中国建立初期发展到闽江中、上游24个县(市)。鼠船向闽江上游沙溪、建溪、富屯溪流域发展后,其称呼有所变化,有称棺材船、大头船、舴艋船等,尺寸及载重量各地也不尽相同,载重约在0.4-1.5吨之间。邵武、光泽制造的鼠船还添加了风帆。

鼠船诞生于北宋,由闽清工匠创造。福建省史志界和水运、船泊工业界均一致如是认定。

《福建省志•船泊工业志》载:“北宋时期,闽清工匠创造鼠船。”

《福建水运志》载:“鼠船始于北宋,出产于闽清,又称闽清鼠。”

闽清鼠船在宋代就已出现,有宋代朱熹《水口行舟二首》和白玉蟾《舟次吉溪》诗为证。

水口①行舟二首

朱熹②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郁郁层峦夹岸青,青山绿水去无声。

烟波一棹知何许,鶗鸪两山相对鸣。

注: ①水口:闽江岸畔与闽清桔林交界之古田水田镇。古近代经常有闽清鼠船往返于闽清县城―水口(古田)-埘坪(闽清桔林)之间。

②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文晦、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原籍微州,出生尤溪,侨居建阳。这两首七言绝句,是朱熹约于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为避伪学之禁,到闽清讲学游历期间应门人之请,赴古田讲学从闽清溪口乘扁舟(闽清鼠船)经古田溪水口时写的。

舟次吉溪①

白玉蟾②

十年三过吉溪滩,想被溪梅笑往返。

尘暗壁间旧迹在,满斟杯酒慰寒山。

注:①吉溪:位于闽清二都(今云龙乡)。据传闽清二都昙溪、吉溪,古代可通鼠船。

②白玉蟾(1194-1229),原名葛长庚,字如晦,紫清,号海琼子、武夷散人。南宋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琼州琼山。为道教金丹派南五祖之一。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书画。及长,曾回闽清游历修炼。闽清白岩山“玉蟾洞”便是其当年修炼场所遗迹。

鼠船缘何诞生于宋代的闽清?其因有三:

(一)缘于汉民族文化南播

从公元4世纪初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到公元8世纪初唐代由盛至衰的安史之乱,再到公元12世纪初北宋灭亡的靖康之难,800多年间北方频仍的战乱,导致了中原人口南下避难的3次移民高潮,同时也把发祥于黄河流域一带的中国文化中心,由北方移向江南。正是在中原人口南迁和文化中心南移的历史背景下,中原汉族人口及其所携带的汉民族文化,也南播福建及闽清,融合了福建先住民的闽越族及其文化,成为福建及闽清社会的人口主体和福建及闽清社会构成及发展的中华民族文化基础。

福建古属闽越国。自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灭闽越以“闽越悍、数反覆”而“诏军吏皆将其民徙处江淮间”及晋武帝太康年间(280-289年)掳掠闽越人至江淮屯垦之后,福建及闽清人口锐减。直至唐末五代之后,由于中原汉人的南渐,福建及闽清人口才开始增加。据闽清几大姓氏谱牒记载,来闽清定居的各姓氏先祖,大都是在唐末由中原迁徙而来,并有许多来自河南光州固始、荥阳等地区以及江浙一带。如:

据虎丘《黄氏族谱》记载:始祖黄敦公原居河南光州固始,唐景福二年(893年)入闽,光化元年(898年)定居闽清六都黎廉。生六子,谓之“六叶”。后有兄弟3人分别迁闽侯义序、永泰白云和长乐县。

据文定《许氏宗谱》记载:文定许氏十一公,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由河南光州固始领长子十二公迁居泉州,转福州入永泰。光化元年(898年),十二公移居闽清下贵湖(今文定村)定居。

据溪头埔《张氏家谱》记载:入闽始祖睦公(梁国公),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县魏陵乡祥符里,唐光启间随王潮到福建。景福2年(893年)居侯官县孝悌乡惠化里,其后裔分别徙居建阳、永泰、古田、屏南、邵武及浙江温州、平阳等地。至十七世志留公,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迁居闽清六都溪头埔。

据樟峰《陈氏家谱》记载:始祖千郎公,河南光州固始人氏。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来福建入仕闽王,官三司左丞。初卜居省南大义(今闽侯),生七子,三子于后唐天成(926-929年)间移居闽清际上。

唐末中原汉人南迁入梅入定居后,闽清人口发展很快。据《三山志》载:到南宋淳熙九年(1180年),闽清人口已发展到2.6万人 。

中原汉人大量南迁入梅及繁衍生息,带来了发祥于黄河流域一带的先进的生产技术,特别是先进的制铁工艺和农业技术以及造船技术,推动了闽清经济社会发展及造船技术的革新和创造。

(二)缘于宋代经济社会发展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著名历史学家漆侠先生曾指出:“在两宋统治的三百年中,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居于世界的前列,是当时最为先进、最为文明的国家。”

宋代的闽清,经济发展,人文鼎盛。经济发展最突出的就是,当时“闽清义窑是福建省宋元时期最重要的青白瓷产地之一,其产品还大量销往海外” 。值得指出的是,闽清东桥义由不远处的溪尾透至安仁溪口6公里可通鼠船;而安仁溪口与闽江相接,从安仁溪口沿闽江而下至福州及马尾,属平水区,江宽水深,极适舟行。因此,可以毫无疑义地推断,古时出口至海外的闽清义窑瓷器应是利用鼠船从溪尾透运到安仁溪口,再从安仁溪口利用平水船通过闽江水路运到福州或马尾后再转海运出口的。

闽清义窑宋代古窑址 位于闽清东桥安仁溪至青窑之间,在绵延10多公里几十座山头上已发现有100多条龙窑。“生产的产品以青白瓷为主,少量酱釉瓷和青瓷,年代为北宋中晚期至明代中期。闽清义窑是福建省宋元时期最重要的青白瓷产地之一,其产品还大量销往海外。西沙华光礁一号、广东南海一号沉船均发现大量闽清义窑产品。”

(福建博物馆闽清义窑古窑址展厅文字说明)

宋代闽清,人文荟萃。闽清文庙始建于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是福建省第二大县级文庙(仅次于安溪文庙);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闽清开始在明伦堂办县学;北宋皇祐年间(1049-1053年),闽清开始在县南兴办龙岡书院,宋进士陈祥道、陈旸兄弟曾就学与此。据清乾隆七年(1742年)《闽清县志》载,宋代闽清人中进士者有136人,并有许多杰出成就者,如福州地区历史上第一位状元许将,杰出理学家陈祥道,杰出音乐理论家陈旸,状元宰相郑性之,著名诗人白玉蟾、萧德藻等。

宋代闽清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闽清对外交往的日益密切和濒繁,并进而为催生适于闽清内溪航道航行的水上运输工具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基础。

(三)缘于客观水文地理条件

闽清因闽江横贯而分成江南、江北两部分。闽清的江南(闽江南部)是闽清腹地,约占全县总面积三分之二,有上千平方公里面积,物产丰富,中原地区汉人南迁入梅在那里定居较多较早。

闽清多山,山重水复,层峦叠嶂,交通极为不便。从县城沿梅溪往江南腹地五华里处便有潭口崖阻隔,一左一右两座大山,夹梅溪而对峙,山峰高耸,悬崖峭壁,难以逾越,货物进出和人员往返都要翻山越岭,走羊肠小道。然天佑闽清。纵贯闽清江南腹地的梅溪,两岸低丘谷地相间,虽溪窄水浅,但水流平缓,落差较小,适合排筏和小舟行驶。

正是缘于关山阻隔、交通不便而又有适于舟筏航行的天赐之梅溪,于是便有自唐宋时期从中原、江浙一带南迁或转迁到闽清的先人们,根据闽清特殊的水文地理条件,并借鉴黄河、长江一带先进的造船技术和经验,创造出适合闽清梅溪河道航行的鼠船。然后又经过一代又一代闽清人的反复研磨改进,使闽清鼠船成为古近代乃至新中国建立初期,驰骋于闽清内溪及闽江中、上游许多溪河之上的一种造型独特、极适于浅滩窄港航行的水上运输工具。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中共闽清县委 闽清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