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报数字报纸

2017年2月17星期五
刊号:CN-35(Q)第0065号

梅城报侨乡新闻 灾后再见“十八坂” “十八坂”商贸文化旅游节开市啦 2017年全县金融工作会议召开 农业部门做好动物H7N9流感防控工作 我县积极落实“窗口无否决权”机制 爱的“黄手环” 减灾处理引纠纷 人民调解来平息 招租公告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梅城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八坂”商贸文化旅游节开市啦

 

“十八坂”集市上,平时少见的竹编食物罩也“登场亮相”。

 

一年之计在于春,苗木种植正当时。“十八坂”苗木区,群众争相购买花苗果木。

本报讯   2月13日是正月十七,也是坂东“十八坂”开市的第一天,乃裳街和湖头街的商家进驻还在继续,周边的居民一大早便来赶圩,两条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十八坂”从“农具圩”发展为“百货圩”

据了解,“十八坂”传统圩日自清末出现以来,至今已有180多年历史。当时,坂东镇是著名的生产农具村,每到圩日,市场上各种农具杂物应有尽有。对于从事农业活动的百姓来说,去圩市上添置一两件家用农具就显得很有必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大提高,到“十八坂”专买农具的特色也不具备优势了。如今的“十八坂”虽然墟集依旧,但农产品的分量越来越少,“十八坂”也从“农具圩发展为百货圩”。现在,农村人赶圩大多带着好奇的眼睛,形形色色的商品让不曾见过大世面的他们大开了眼界,还可以品尝全国各地的美食,买一些稀奇古怪的小物件,实在也是一大乐事;城里人则带着猎奇的心理,到圩市上探寻一些如今只能在课本上才能看到的锄、耙、镐等农具和手工编制品,参观一下坂东特色古民居,感受一下赶大集的热闹氛围,让很多从农村走出来的游客好像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

使用传统手编制品成为新风尚

记者在墟日现场发现,主街道车辆被禁止通行,只允许步行通过;警力也大大增强,街上随处可见公安、城管;摊位和展区也较之前更加合理规范了。

走在人流涌动的街道上,两侧五花八门的商品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吃的、穿的、用的、玩的,一应俱全;建材类、农具类、日用品类、苗圃类,包罗万象;新疆的馕、内蒙古的烤肉、长沙的臭豆腐、西安的肉夹馍,应有尽有。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看不到的。前来赶墟的人大都没有空手而归的,你总能从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找到你需要的东西。

乃裳街黄乃裳雕像附近,卖农村器具的摊位前挤满了人。这里不仅有如今只能在课本上才能看到的锄、耙、镐等传统农具,平时很难买到的手工制品,例如用来切菜的木墩、蒸米饭的木桶、制作白粿的模具、专门放礼饼的礼盒、竹编的食物罩、斗笠等也可以见到。

“竹编食物罩不仅外形古典雅致,而且透风、无异味,用来盖食物是最合适不过的了。现在不管是农村人还是城里人,使用传统手编制品已经成了一种新风尚。”一竹编食物罩的摊主这样告诉记者。

 

新闽清图片展展示闽清新面貌

除了乃裳街、湖头街两大主街道上热闹的交易市场,闽清灾后重建小区河仁小区前的民德路上,坂东镇政府还携手福建玖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举行了“十八坂”商贸文化美食节暨灾后新闽清图片展,吸引了无数群众驻足,大家边品尝美食,边欣赏图片。图展内容包括齐心协力共抗灾、安置房灾后生活圈、最美古民居宏琳厝等等,把我县人民团结一致抗灾现场、灾后安置房现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完美结合起来,全面展示了闽清灾后崭新的面貌。 (本报记者 吴俊青)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中共闽清县委 闽清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