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报数字报纸

2024年4月12星期五
刊号:CN-35(Q)第0065号

梅城报白岩山 转厝食饭 牵丝如缕话线面 邂逅李白的春天 识得春笋香如意 林间有雾,人间是春 沙美岛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梅城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厝食饭

□ 作者 刘力玮

在福州方言中,“转厝食饭”并非仅仅意味着回家吃饭,它更像是一种深植于血液中的情感召唤,一种温暖而熟悉的呼声。我的家乡闽清县坂东镇,一个坐落于福州郊外的宁静小镇,山水环抱,人情淳朴,温柔地守护着近五万居民的喜怒哀乐与日升月落的宁静更迭。纵使身在异乡,千里之遥,我的心中总缠绕着对家乡的无尽思念。这份思念,恰如南宋词人蒋捷所吟唱的“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在我的心中,那诗意的旋律已化作对家乡的无尽渴望:“何日转厝食饭汤?糟菜粉干,番鸭香飘。”字句中的每一音节,都在呼唤着我重归故里的脚步。

游子与家乡的时间,总是一份珍贵的算计——每过一天,就少一天。在冬末春初的清晨,我要早早出门,用这一天的时间“转厝食饭”,去转转古厝,品食地道的家乡饭。晨八时分,我要在湖头街的早餐小店里,点上一碗特色的糟菜粉干。细腻柔韧的粉干,沁透了糟菜独有的酸甜与鲜香,每一口都温暖而开胃。这看似平凡的一碗粉干,却承载着坂东人世代的情感与记忆。饭后,如果胃中尚有余地,我会再要一块油饼。街头的小店中,油饼总是现做现卖。店主手艺娴熟,从浆桶中舀起稠密的米浆,轻轻撇入滋滋作响的油锅中。在油锅中,米浆轻轻浮起,渐渐膨胀,释放出诱人的葱香。油饼外皮酥脆,内里湿润,每一口都是葱香、豆香、米香与油香的完美融合。再沾上一点福州特有的虾油,豆米的清香与虾油的咸鲜在口中交织。小小一块油饼,已成为我心中挥之不去的家乡味道。

饱餐之后,我踏着清晨尚未褪去的露气,徐徐走入新壶村深处的宏琳厝。朝阳轻洒,穿过古厝错落有致的燕尾脊,斑驳地抚摸着历经沧桑的石板。这座古厝,不仅是全国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更是历史的书写者和见证者。它由药材商人黄祖嘉于乾隆年间携子辈一同筑起,历经二十八年方告完工。它就这样静卧在演溪深湾,背倚着柯洋仙峰,默默守望着两个世纪的风雨更迭。

家有一厝,心有一方,宏琳厝于我而言,远不止是砖瓦梁柱的集合,它是家的延伸,是儿时无数次仰望的深院高墙,是长大后方才深刻领会其价值的文化瑰宝。每一步走在这厚重的墙体间,每一次回眸于这深邃的院落中,我都能深切感受到古厝所承载的岁月痕迹。它是黄氏家族世代的栖息地,共有35个厅堂、30个天井、25个花圃以及666个房间,曾经同时容纳着九百余名族人的丰富生活。它更是一段活生生的历史,一本饱含故事的无字文化史书。这里曾是抗日宣传队的驻地,厝内的三块匾更是出自名家手笔。从项南的“宏琳厝”,郭沫若的“敬国强”,到清咸丰皇帝的“紫薇銮驾”,每一块匾都承载着黄氏家族的辉煌。黄家的氏族子弟才人辈出、崇文尚学,以文风鼎盛、书法了得著称。每一处雕梁画栋、每一方院落,都似乎在倾诉着黄家的文化传承和书香世家的底蕴。我想象着,两百余年前的先人,也曾穿行在这些巷弄之间,享受着阳光透过木雕窗花筛下的斑斓光影,凭栏静享诗书之乐。我想象着,在雨滴轻敲瓦面的日子,他们或许也曾静坐窗边,看雨珠滴落在庭院中,目送燕子在雨中归巢。

午时将至,街头菜馆又热闹起来。若说川菜闻起来是辣味,那么咱们闽清菜闻起来便是甜味、酒味、糟味、药膳味。在初春的凉意中,闽清菜显得尤为合宜。我要先点上一碗泥鳅粉干去一去寒气。泥鳅在红酒糟中醉躁,与糟菜一同在猪油或茶油中煸香,再加上芋头、粉干,佐以虾油和青红酒进行点缀,汤红不辣,鱼鲜不腥。泥鳅肉质滑嫩,鱼骨细软,轻轻一抿便骨肉分离,带着微微的甜味和酒香。来一口泥鳅,嗦两口粉干,喝一口汤,真是一口鲜、两口醉。接着是闽清特色的池园炣豆腐。“炣”在闽清方言中意为慢火炖煮。这道菜以其清淡的豆腐味为基调,却巧妙地融入了海蛎干、干贝、香菇和瘦肉末来增添风味层次。淀粉轻勾芡汁,使汤汁浓郁而不稠重,而盛盘时撒上的葱花和油香花生米,更为其增添了几分美味。白玉般的豆腐是菜品的底色,连同浸润其中的黑香菇干、焦红色的花生仁和嫩绿的葱段,构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一道佳肴。淀粉的勾芡收住了汤水,所以炣豆腐看似不是汤,但那豆腐在入口时却又化为汤汁,让人连连称绝。若是不想吃炒菜,一份全番饭同样是绝佳选择。白米饭搭配八珍炖鸭汤,再点上一份卤味和猪油拌空心菜。全番鸭肉用茶油煸炒,用闽清老酒去腥。鸭汤以八珍熬制,使汤色如墨,香味浓郁。卤味中的豆干和鸭肝,一甜一糯,搭配清爽的空心菜,油而不腻,就着汤饭吃了一碗接一碗,不知不觉间便饱享其中。

午间的阳光温暖柔和,身体在品尝佳肴后得到了慰藉,趁着这股舒适劲,我决定驾车前往隔壁镇子上的七叠温泉,去体验一番“泡汤”的惬意。七叠温泉位于塔庄镇斜阳村,与宏琳厝相隔不过十余公里,以其福建省内最高海拔的温泉之名著称,成为一处高山温泉的奇观。沿着盘旋蜿蜒的山路,我缓缓驶上四百米的高处,每转一个弯,仿佛都更接近云端。两旁的山峦环抱,林木茂盛,空气中充盈着大自然的清新。七叠温泉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工造景,逾五十个大小各异的温泉池点缀在这片青翠的山林中,它们或隐逸于树木之下,或坐落于山石之间。每一个温泉池都和谐地融入了周围的环境。温泉池水温度约为48℃,富含着硅酸、氟、氡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不仅令人身心放松,还对多种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

我最喜欢树下的露天温泉池。泡在热气腾腾的温泉中,阳光透过树梢星星点点地洒在水面上,泉水轻轻拍打着肌肤,这是何等无以言表的舒适。随着时间流转,阳光和树影在水面上交错编织,令人感受到身心的彻底放松。七叠温泉恰如诗中所述,“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满目青苍荫翳,耳边鸟鸣轻柔,身体浸入一潭温热的泉水中,人也不觉静下心来。在七叠温泉的每个角落,我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山水之间的和谐共生。在这里,我可以完全放下日常生活的忙碌与纷扰,使心灵得到真正的安宁与自在。时间在这片静谧中飞逝,不知不觉中,夕阳开始在山梢边渐渐西沉,天空被染上一抹深邃的蓝色,与温泉蒸腾的白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落日的余晖中,我从温泉中起身,心满意足地准备探索下一场美食旅程。

晚餐的第一道菜是省璜香糟鸭,这道佳肴以其独特的红酒糟烘焙工艺而闻名遐迩。传说其起源可追溯至宋代,曾获得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高度赞誉。精选的全番鸭在红糟料的包裹下慢慢焖烤,肉质经过长时间的渗透,呈现出诱人的红艳色泽,每一口都融合了数世纪传承下来的传统风味,深沉醇厚。紧接着,是地道的闽清家常菜——炒白粿。白粿由优质粳米制成,质地柔软却富有弹性,搭配芥蓝菜、肉丝、香菇和蒜苗精心炒制,简单的材料在热油的翻炒下交织出家常的温馨,米香浓郁,回味悠长。晚餐的压轴大菜是草根炖猪蹄。所谓的草根,即山苍子根,在当地被称为“草籽头”,被视为具有去劳乏效果的中药。猪蹄与草根同炖,肉质柔嫩,汤色青黄,散发着奇异的草本辛香。草根的微苦与猪蹄的肥腴在口中完美相合,不仅构成一道美味佳肴,也是一剂恢复体力和精神的良药。

“转厝食饭”不仅是家乡深情的召唤,也是醉人心魂的生活。我的一天以人文开头,以自然结尾。人文归于自然,自然走向人文,这就是闽清的美、坂东的美。然而,还有许多“厝”在短短一日内难以走遍,像是福建省最宏伟的寨堡古建筑岐庐,被誉为“万祠之首”的六叶祠,都是我未触及的历史,也还有太多未尝美食留待发现。我的旅程虽然结束,但闽清的故事永远不会。这些关于家、时间、文化与情感的古厝和美食,正等待着你的到来。

梅邑探古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中共闽清县委 闽清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