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报数字报纸

2020年1月23星期四
刊号:CN-35(Q)第0065号

梅城报白岩山 梦回故乡 老灶台 梦幻黄楮林 租赁权拍卖公告 闽清县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 老家 新春寄望 新年 庚子年新春联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梅城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灶台

□ 作者 池思雨

在一个堪称“夕阳山外山”的村子里,几座低矮的青瓦房散落在群山翠林中,旁边一塘池水,间或几条锦鲤悠然浮动....,这便是奶奶家了。它朴素、清幽,富有年代感,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却是它的厨房和堪称老物件的大灶台。

许久回来一次,一切熟悉又陌生。老旧的厨房里产生了不少变化:冰箱、热水器、电磁炉、电饭煲纷纷入驻,与光线微暗的老屋构筑出一种违和又有序的氛围,可当我见到那个黑黢黢的大家伙——老灶台时,一股难言的亲切感便油然而生。砖块砌就的它,厚实而又沉默地占据了厨房的一小半空间,长年累月的烟薰火燎给它着上了炭黑色,土里土气又洋溢着十足的人间烟火味。

灶台不是一个“台”,它是有生命的,倚墙处衔接着藏在墙心的烟囱,日日吞吐着炊烟;平台里嵌着的两口大铁锅,微微冒着热气;比盾牌还大的圆木盖下面,生产着各种美味。台前的位置是奶奶的工作位;灶台下是烧火的膛口,一条矮木凳,一垛垒好的柴条,一把黑色的长脚柴火钳,是“伙伕”的全部设备,这也是我和表姐、堂妹们竞争上岗的地方。

年节期间,姑姑、伯伯和我三小家子都回来团聚,以大灶为核心的厨房就分外热闹。我总是早早地占据灶膛前的木凳,那个小空间充实、暖和。我一边听着大人们闲扯,一边关注着奶奶的举动,一看到她站起身,磨磨手,一幅准备作饭的架势,就迫不及待地生火。我可是个“点火专家”,从墙角的柴火堆里抓几把容易燃着的柴草塞入灶膛,再在上头架几片干燥的木条,抽出一根火柴利索地擦出一苗桔黄的火焰,准确地投在柴草上,看它在灶膛里长大,一会儿工夫就舔着锅底了。大灶正式运转,一家老小齐上场的表演开幕了。

奶奶掀开锅盖,感受一下温度,就拿起油壶,顺锅壁浇上半圈,滋啦滋啦声中,一股油香腾起,然后是肉菜下锅,在铲动、闷煮间,家的温馨弥漫起来。就像收到信号一般,一家女眷都围着灶台忙起来。姑姑和伯母负责清洗,她们熟练地将一种一种食材洗净、控水、分装,一下子就摆出一溜搭配有序的菜盆子队列;妈妈则占据那个切菜的木墩,以勤劳又贤惠的姿势上阵,在一串“夺夺夺”的刀刃与木墩交响乐中,瓜菜薯椒肉块都化成了美味佳肴的雏形;灶台前的奶奶,一手举着偌大的锅盖,一手操着闪亮的锅铲,淡定从容,在烟雾里依稀缥缈着几分大将风度。表姐和堂妹则与我扎堆,一起挤在“伙伕”的专属小板凳上,三双亮晶晶的眼睛盯着火焰,脸颊烤得通红,你一支我一支争先恐后地添柴火,不懈地维持着灶膛里的辉煌。听着锅中食材烹煮的声响,看着一缕缕夹带着香味的蒸气升起,我们心里涌动着满满的成就感。灶台上下,一家三代,和谐有序,农家的年节味如此浓郁。我不禁失神地陶醉于这样一幅有温度、有气息的图景里。

对于长期生活在城市单元房里小家庭的我来说,大灶台虽然简陋质朴,但是却具有整洁有序的现代化厨房所没有的温度和意境。一山村、一农户、一厨房、一灶台、一大家子,在时代的节奏里越来越out,慢慢的成为了老物件,但“大灶台炒出来的菜,就是香!”,却是它独有并悠久的魅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中共闽清县委 闽清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