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报数字报纸

2019年11月15星期五
刊号:CN-35(Q)第0065号

梅城报一版要闻 公益广告 陈忠霖赴金沙上党课 为有源头活水来 坚持问题导向  推进频繁停电投诉治理取实效 听群众所想所需      解群众所忧所盼 福州道德讲堂闽清县示范点揭牌并开讲 增强“四力”暨意识形态工作培训班开班 定西市总工会率团来梅学习交流工会经审工作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梅城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听群众所想所需 解群众所忧所盼

——闽清2名驻村第一书记为民解忧的故事

2004年以来,福州市连续从市直单位选派6批共376名党员干部,带动全市各级选派3600余名党员干部,到扶贫工作重点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担任第一书记。

他们牢记初心,勇担使命,聚焦群众关切,着力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为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这里讲述的是闽清2名驻村第一书记为民解忧的故事。

一座电站

身上没有钱,说话没有底气;村里没有钱,就没法搞建设。作为市级贫困村的闽清县池园镇顶坑村村支书刘希健深谙此理,但怎么“生钱”,刘希健一时拿不出主意。

但去年3月从市城乡建设局派驻挂职的村第一书记薛世喜有主意。

上世纪末,村里向信用社贷款70多万元建了一座小水电站,前期村自行运转偿还了30万元贷款。2003年,通过招投标方式,被一村民承包15年,每年3万元的承包费全部用于抵还信用社贷款,这些年村财收入依然是零。

这样一来,到了2018年,水电站就可以重新“赚钱”了。

初来乍到的薛世喜觉得,一年赚3万元,对这样一个316户1146人的村来说,太“毛毛雨”了。

“电站经过多年运转设备已严重老化,发电量比原先少了很多,能不能把这个水电站改造升级,让它多生钱?”一次支委会上,军人出身的薛世喜说话干脆利落,直奔主题。

大家经过讨论和测算,决定将这个水电站由75千瓦扩容到125千瓦。

要扩容,钱是关键。

本来村财就没有收入,再投几十万元来扩容,钱从哪儿来?

“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薛世喜给大家打气。

随后,薛世喜和村干部通过努力,争取了中央财政专项资金40万元,镇政府支持25万元,村里再自筹1万元。去年5月,水电站扩容工程正式动工。

经过半年多的建设,去年12月份,水电站投入使用,每年增加村财收入10万元。

有了钱,村里把它用到村民身上。

“原来重阳节从来没有发过钱,今年村里都给我们老人发钱了,60岁以上每人160元,80岁以上每人260元。”82岁的黄水声欣喜地说。

刘希健说,全村60岁以上的198位老人,每人都有份,今年发了3.6万元。剩下的钱,把村里200盏路灯每年的电费2万多元交了,还有节余。

电站扩容只是第一步。薛世喜带着记者乘车往距村部5公里的福华自然村走,走到一段还没有铺水泥的路停了下来。

“上面拨给我的20万元驻村配套经费,加上镇配套的4万元都放在这条路上了。”薛世喜指着前面刚加宽改直降坡的一段2.2公里长的土路说,年底前,他打算再向上争取70万元,把这条路硬化,让周边的260多亩农田翻耕和有效流转,结束村民肩挑手扛的历史。

一条栈道

红日西沉,溪东村尾厝防洪堤栈道上,一个身影由远及近。

“是城里派来的陈书记。”“兴许就是在咱村里‘走一遭’!”众人嘀咕间,陈书记已到跟前,笑着招呼:“出门散步呢!”

这位村民口中“走一遭”的陈书记叫陈杰,是福州市政协经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派驻挂职闽清县塔庄镇溪东村任第一书记。

寒暄间,一阵哭声刺耳。“死小子,又惹事!”陈杰循声跑去,村民们三三两两跟着。原来,是栈道上的坑惹的祸。孩子们追跑间,一个小家伙一脚踩了进去,红了膝盖,瘪嘴痛哭。

“说了这里危险,不听话!”

“那我们去哪里玩?”

“家里待着!”

爷孙俩你一言我一语,拉扯着回了家。

破损的栏杆、裸露的钢筋、碎裂的地砖、塌陷的路面……

(下转二版)

村民散去,陈杰陷入沉思:这段堤外栈道和边上的小广场,是平时村里最热闹的地方,怎么如今“危机四伏”?

“东西用久了难免出毛病,防洪堤栈道一样,老物件了,被台风‘尼伯特’一扫,问题更多!”村委会负责人黄燕武对上门探究原因的陈杰说。

“那怎么不……”

“村里底子薄啊!”黄燕武一声叹息。

村里大概有500户村民,常住人口七八百人,多是老人孩子,没个像样的休闲设施怎么行?

第二天,村两委班子齐聚村部。陈杰抛出话题:“防洪堤栈道的事,大家怎么看?”

“早想修了,请人估算过造价,一下子要20来万,出不起!”

喝了口茶,陈杰开腔:“村里今年帮扶资金项目还没定,把这工程列进去,我来对接,怎么样?”

“那就太好了!”村两委成员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

支委会、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道道程序过后,帮扶资金出大头、村里自筹小部分的筹资模式被认可。

没多久,专业施工队在村里驻扎,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暮色四合,溪东村三三两两的村民又聚在防洪堤栈道上。这里早已不是旧模样,有加高的堤坝、新砌的石栏杆,还有平整的透水步道、满眼的绿意。入夜,村民们自发添置的彩灯带闪闪发亮。

“这书记‘走一遭’真有用!”“办的都是实事!”栈道上,传来声声低语。

(福州日报记者 张铁国 孙漫 李白蕾 陈铁夫 颜澜萍)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中共闽清县委 闽清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