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学生喜欢放假,假期前晚的狂喜,似乎希望最好是缴学费而永不上课。像极了丰老笔下所写:“平常出了钱总希望多得几分货;只有读书,出了学费只希望少上几天课。”可是,记忆中,儿时的我是极怕放假的,小学时候,家里还有种田,每到放假,母亲便安排了很多农活,锄草、晒稻谷、种番薯……小学时,我的成绩是优异的,颇得老师喜爱,上课学习,下课玩耍,还有好书可读,日子真可谓舒服。可一到放假,就要在烈日下,在农田里帮忙。我怕虫,所以尤其讨厌锄草,在水田里,双手伸进黏糊糊的泥土里,把杂草、青稗除干净,时不时还会邂逅水蛭、泥鳅、蛇等活物。直到现在,我在回想时,依然控制不了脚底的发痒和胃里的恶心感。我怕农活怕到了什么程度呢?反正高三填报志愿时,一个带农字的学校我都不报。
母亲是个地道的农村妇女,也是个爱看书的人。她平日爱看武侠和言情小说,她的床头经常放着书,在记忆中,还留有母亲通宵看书的印象。对于我们爱看书,她是欣慰的。但父亲常年在外,这个大家庭的重担都落在母亲身上,自然希望我们放假时能帮把手。而且在农田里,母亲经常说,不干活怎么知道生活的累?陶渊明诗云:“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我也犯过这个毛病,我曾经接受了母亲的慈爱,但不会全部接受她的训诲。时至今日,站在母亲训诲我的那个年龄,我却无比地感激她,她教会了我们吃苦耐劳,教会了我们踏实地生活。身处如今浮躁喧嚣急功近利的年代,我们很庆幸还能够保有自己。
我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放假呢?大概是大学时,离家远了,呆在家的时间少了,便渴望回家,渴望放假。当然,家里也早就没种田了。那时对假期是怀着莫大期望的,离校前定要借上几本砖头厚的书,跟着自己长途跋涉回到家里,希望悠长的假期不仅可以呆在家中,更能习得知识。然而总是事与愿违,到家的头几日,总要休息的,待体力恢复,就是走亲访友,或是上网追剧,一来二去,待到还校的前一天,书包都还没打开。如此反复,大学四年也就混完了!
书到用时方恨少。待走上工作岗位,常感知识不全之苦,就常懊恼年少不更事。每次备课,遇到似熟非熟的问题,总是极尽所能地搜集资料求证。这时,我尤其渴望放假,希望能利用假期好好充电。然而,这更是不容易的,尤其是结婚生娃后,忙不完的家务,哄不完的娃。每每在书房才刚提笔,两娃就冲进屋,不是在床上上蹿下跳就是在书桌前和你抢笔玩,更有甚者,在你专注写字时,冷不丁地抢过墨水,到处挥舞,不得已,只能停工收拾。若假期能让我在书房文艺个一两小时,那真是谢天谢地了!在尘俗的羁绊之中,努力挣脱随波逐流的自己,以期在文字中到达远方,不仅累而且不尽兴又不得不坚持,当真五味杂陈!若说假期还有所期待的,那便是亲子游了,我在上一篇文章里写道:“带娃坐上了动车,买的是靠窗的位置,孩子可以眺望窗外瞬息万变的景色,觉得兴味无穷。此时,大人小孩乘动车是一件再愉快不过的事,母子和谐温馨,有变幻无穷的窗景,有诗意的远方。可惜这一时期很短促,不久乐事就变成苦事了。”总的来说,如今的假期对我而言,是痛并快乐着!
艺不少学,过时悔。今时不学,后必悔之。这些年,无功利阅读的愉悦,都是在婚后体验到的。不管每天多忙多累,哪怕拿着书在书桌前云游,我也会与书共处一小时。因为一个习惯的养成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要想破坏它却非常容易。你今天能容许自己一天不学习,明天就可以找理由一周不学习,最终豪言壮语的学习誓言也就是“学到老、活到老”的废话。如今,又是期末之时,假期来临之际,愿你我善用假期,别再用漫不经心的态度去对待本该收获的季节!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