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至1949年,我在邻村的私立学校新壶小学读书。
当时,每年4月4日定为“儿童节”。这是同学们最盼望的日子。届时,老师会组织各种活动:远足游览、礼包交换、联校演出、各种竞赛……
记得读小学低年级时,在儿童节的前一天,老师就告诉大家说:明天是“儿童节”,要穿整洁的衣服来;每人准备一包礼物带来,可以包裹两三件物品,准备去校外做交换礼物游戏。次日,全班30多位同学,都穿上漂亮衣服,带着礼物交给老师。老师随即在包裹上编号,放进大袋子里。
春光明媚,风轻云淡。大家集合操场,准备出发。老师领着大家唱了一首《春游》:
春风吹到日益暖,一片好风光,
原野穿上了绿色的新衣衫。
看那蝴蝶怎样跳舞,
看那小蜜蜂如何造新房。
每根青草每朵花,都要细察看,
他们长的怎么样,都要记心上。
老师拎着一大袋同学交给的礼物,与我们一起走出校门,走过乾上村坂东大桥,右拐再走十几分钟,便来到乾上的“松柏林下”大操场。这里原是松林山地,经平整成了一块大操场。县运动会、十八坂物资交流会等各种大型活动都在这里举办。操场周边,仍然留下许多雄壮挺拔的古松,其树根暴露,苍老虬劲,遮天蔽曰;树下间隙地,花团锦簇,万紫千红,蜂飞蝶舞。
来到目的地后,老师宣布自由活动半小时,并要求大家按歌词里说的好好观察自然景象。同学们宛如笼鸟飞出,“拍羽振翅”,在场地上、树荫下,奔跑嬉戏,观草赏花……
老师吹哨集合,大家围成一圈。老师祝愿大家节日快乐后,便宣告交换礼物游戏开始。几个班干部取出袋子里的小礼物,按序号排列地上,另一学生干部便将已编成序号的纸签,穿插打乱,然后分发给同学。同学们拿到号码签后,就可以去领取对应编号的礼物。同学们领到礼包后,都迫不及待地打开。礼包内有笔盒、钢笔、书籍、本子、玩具、糕点等等。看到礼物,同学们个个眉开眼笑,心满意足,都期盼着来年的儿童节快点到来。
还忆得读五年级时,老师在儿童节那天带领全班同学攀登家乡最高山峰——柯洋山。柯洋山巍然屹立在“大大六都洋”的西边,山峰成“A”型。山高路远,要爬近20华里山坡才能到达顶峰。这里山谷深幽,峰回路转,崎岖蜿蜒。一路林木葱笼,鸟语花香,风景优美。到达半山处有一尼姑庵,同学们便稍作休憩,补充能量,除了几个累得实在走不动的同学外,其他人便继续行进。又经过半个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到达顶峰。
顶峰处有一庙宇,到了门外,就闻到一股浓郁的焚香气味。进入门后,只见一群信众正在烧香拜佛,祈求保佑。我们对此不感兴趣,便登上庙宇的最高处观赏起峰顶四周的美景。顶峰后侧依然是山峦起伏,绵延不断;眺望山下,一马平川的六都洋,尽收眼底:村庄散落,炊烟袅袅,阡陌纵横,稻苗青青,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令人爽心悦目,心旷神怡。
无限风光在险峰,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直到老师吹响了集合哨,才依依不舍地返程。
似水流年,70年弹指一挥间,孩童年代的“儿童节”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