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报数字报纸

2019年4月19星期五
刊号:CN-35(Q)第0065号

梅城报白岩山 卢公殿 清明茶的记忆 山   厂 中共闽清县科协党组关于巡察整改情况的通报 赏   春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梅城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 厂

□ 作者 林伯震

“山厂”这个名字,曾经历史悠久。而今在老一辈人的脑海中还有不时的浮现。在那忆古思今的闲聊时记忆犹新。年轻人说起住“山厂”觉得诧异梦谜难猜,为什么不想安居于繁华城市而栖息那山沟僻壤呢?

“山厂”名称繁多。“草棚”“茅舍”“草寮”“苇庐”。其厂名,有以为名“鎚鎚厂”“务务厂”,以地为名,有隔头厂、 岭下厂、四角坵厂、笔架厂等。

厂房格式多样,有单人房、双间房、三连排,这些山厂建筑结构非常简陋,只靠自己双手用上土、木、石、竹等构建而成。他们以杉、松木为柱子、桁、梁、椽等,以石、土砌筑为墙,竹片当篱笆围环栏杆,房顶上用芦苇草扎成片为顶盖,或用剥下来的杉树皮摊开铺在地面用石头压上,经过晒干后,盖上房屋顶较为牢固,经久耐用防风遮雨不易洩漏。

厂房的档次分为上中下等级。上等厂房屋间分为上下层,床铺、厨室、物架均有设置,畜栏外圈。中等房厨房、宿舍、畜圈有所分开,房间比较敞亮,环境保持清洁。下等厂房人畜同居,床铺、厨灶、畜栏连在一起,那等厂房只住单身汉或小家庭的人。

山厂处于偏僻村落的周边山沟、垅壑、坡湾的地方。过去的年代,穷困的农民只求腹饱,不图享受,俗语说,靠山吃山……因此为了耕作方便,尽管受历艰辛搭建厂房栖息谋生创业。

他们因地制宜垦荒开田、耕种菇稻,同时在山坡上种植松、杉、油茶、毛竹兴业创收。又利用自然条件溪边坡地长满茵茵小草、芦叶,可以饲养牛羊放牧绿野饱尝新鲜。

泥土的芬芳、土地的温馨,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脸上洒满晶莹的汗珠,享受大自然的奉献,居草室而安康,让心灵绽放智慧朴实无华的花朵点缀“山厂”的风光。

他们住居在山厂里,虽然深幽寂寞,但眼看到田野丰收的果实,脸上焕发笑容精神舒畅。

每当夜幕降临,夕阳落下西山,余晖四射如同缕缕金丝给山厂披上彩绸,皓月当空星星闪灼。人们在厂房里,便把晒干的竹片条,插入泥土捏造成的插座(斗)扁孔里点燃火焰照明,勤劳的农妇穿针引线缝补衣衫。

连排的山厂,人众较多,他们晚休时间也围在一起讲故事说奇闻,解闷消愁。

炎热的夏夜难以入睡,人们利用早已晒干准备好的艾草编织成条子点燃,香气四溢驱蚊实有灵效。有的人还用棕枝叶编剪成扇子,扇风纳凉,年轻的男子汉,乘着炎热的夜晚点燃松脂、火把,扎起碎筒踩入田中拾田螺夹泥鳅真有趣味。

在这夜晚时间,田野的昆虫也很活跃。青蛙、蟋蟀、蝉蛾,唱起“呱哇哇、唏嘘嘘、叽叽叽……”欢乐的歌曲,让人们睡在床上,耳听优美的曲韵慢慢地进入梦乡。

住在山厂,居之安,和为贵,勤耕作,喜丰收,其乐融融。但是日常生活必需用品,需要往外采购,因此极为操劳。要把谷子砻碾成米后装进布袋,翌日天亮就要挑着一担白米翻山越岭挑到闽江边大箬街米店售卖,住宿一夜,换回土苗、虾鲜、盐、鱼等挑回家食用。童孩就读上学更感困难,就读私塾斋要走五里路。因此,八岁孩童就当上“牧牛娃”,每逢雨天便披上棕簑衣上山放牧牛羊。

山厂,如今已成了废墟,只留下艰苦岁月的痕迹,见证新时代的发展,讴歌幸福的今天。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中共闽清县委 闽清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