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报数字报纸

2019年2月2星期六
刊号:CN-35(Q)第0065号

梅城报白岩山 张昌龙与闽北的军工事业 “彭公留思碑”初考 桂枝香 送犬迎猪新春联 盗敬清官 闽清县人民政府关于征收土地的公告 闽清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梅城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大街出土三方明代古碑之

“彭公留思碑”初考

□ 作者 张德团

2019年1月8日中午,友人张延淼君发来微信。告知一个消息:闽清县城北大街修路时钩机挖出一套古碑。并传来几张挖掘现场的照片。而且,他已主动请施工人员妥为保护古碑。同时,建议请文物部门前来处置。首先钦佩友人的热心和文物保护意识。

笔者虽非文保职能之人,然多年编志写史的生涯让自己感到此事“匹夫有责”。遂匆匆饭毕,放弃午休,不顾家人“爱管闲事”的唠叨,即赶往现场。意欲了解详情之后报告文物保护部门。

古碑出土现场位于北大街“实验幼儿园”大门前方。乃街道下水道改造工程施工中,深挖二米多时发现的。此地距离县博物馆管理的文庙仅数十米。

此时,博物馆的干部正在指挥钩机将带土的古碑用软带捆扎后,小心翼翼地移至文庙前的埕地上。显然,他们也是不午休第一时间赶来的,而且工作进行得十分专业。安置妥古碑,钩机第二次又送来了一个硕大的碑座。

经取水清洗,古碑形象清晰地展现出来。碑体材料为花岗岩石;圆形碑首;碑宽完整,量得宽度为86厘米;碑身下端横向断裂,残长173厘米;碑厚为18厘米。

再看碑文。碑首阴刻繁体字楷书,字体庄重、美观。试阅读,乍一看去,各字左右间距紧密,上下距离疏朗,似为现在书写习惯的两行10个字。但仔细读来,实为10个字分5行竖式排列,每行2字;读成“闽清邑侯彭公留思碑志”;书写规格符合古时之例。其字体高13厘米,字宽12厘米。

继而,观察碑额之下的正文。碑面略显粗糙,粗看不见碑文。围观的人都说,没有字,是一方“无字碑”。但经耐心静气,多个角度,反复辨认,依稀可见一些残缺的字迹或笔划。甚至还若隐若现出一截边框线条。因此,断定其是有内容的古碑。

在现场,因缺乏资料,只知“留思碑志”是为留念与怀恋而树碑立传; “邑侯”为知县的雅称; “彭公”应是指彭姓的知县。至于“彭公”名讳,是何年代,一时茫然。

因古碑上看不到具体年代,要查,只好从历代闽清知县名表入手。经查阅乾隆本和民国版《闽清县志》之“职官”部分。可知,自宋元明清历代181名闽清知县中,彭姓知县有两位。一是“彭珥,嘉靖间任,龙泉人”,且是嘉靖年间第一任知县。二是“彭俊奇,康熙间任,溧阳人”。也就是说,明清两代各有一位彭姓知县。但古碑所指是哪一位,尚不能确定。

第二步拟从政绩方面查找。既然该知县有口皆碑,理应在史志上有所记载。首先,发现在“建筑志”上对于“闽清县署”记述中有“嘉靖间,邑令澎珥增拓之”一句。虽然其“澎”字加了三点水,一般可认为是错别字。几经辗转,又于“循吏传”中查到:“彭珥,龙泉人,嘉靖初知闽清。先是邑每岁输军饷于定海卫,民病远涉,珥请纳银代之,邑民便焉。尝建学宫、备祭器、拓公署、创门楼,役兴而无所扰”。

而关于知县彭俊奇,却未见到具体记载。

至此,基本可认定,北大街出土的第一方古碑是为明代嘉靖初闽清的好知县彭珥所立,以颂扬其善政流风。

至于古碑的年份,因落款字迹湮没,权且按嘉靖共44年,闽清知县历12人,人均三年半而计,即公元1522—1526年间。如此说来,“彭公留思碑”已近500年矣。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中共闽清县委 闽清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