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报数字报纸

2018年10月5星期五
刊号:CN-35(Q)第0065号

梅城报百姓家园 东桥瓷天下景区一期项目“海丝精灵谷” 海丝瓷路上的追梦人 章增强光荣入选新一期助人为乐中国好人榜! 闽清县人民政府关于征收土地的公告 闽清县国土资源局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 戏闹对台——城里城外的儒家班 剃     头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梅城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街头坊间轶趣》一

剃 头

□ 作者 陈世泽

剃头与理发,按闽清当地人说法,似乎称谓一样,但剃头与理发,实际有着一些演进的过程,而且这一行当的历史不是很长。

现在的男男女女把理发、美发作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先人都是依照自然常态生活,男女都是蓄发,男的留须。直至清朝开始才有男士剃前额留辫子的雅容。到民国剪了辫子后,男人才讲究了梳剪和发型式样,也就有了剃头匠的出现。

从剃头匠的剃头店开始,也是顺应着人们的需求而发展的。有铺面的剃头店内,尽管内设简单,但能够让顾客时时照见尊容的大镜子是必备的,还有就是要有特殊的剃头椅,活动型的可坐可斜躺,便于刮脸修须,同时也让顾客在剃理过程中感觉舒服。过去剃头还兼有扒耳的程序,在耳朵内捣鼓一番,快乐欲仙。但这种“特殊服务”有碍耳的健康,被卫生部门叫停。

过去剃头行当里,在梅城多是外地艺人来开店从业的。所以在浮桥头街和旧城墙内,无专业的剃头店,要到城外的店里去打理。由此应运而生就有“出担”的行当,即肩挑担子,转悠在街头巷道。担子的一头挑着个小火炉、脸盆等,以便理发剃头时为顾客烧热水洗脸洗头。另一头挑着凳子、镜架、理发工具等。所以现在就有用“剃头担子一头热”,来比喻双方态度不一。在热的一边,小火炉上面放置着一个烧热水的长型圆桶,小时候印象很深的是看剃头师傅往桶内打热水,用的是一个竹节做的小吊桶,吊桶柄是小竹管,桶与管结合部是活动的,水打上来在脸盆边歪一下就倒入。一小桶一小桶细心地打,真有水贵如油之感。出担服务价格也较低,会比店内便宜将近一半,出担还有包年理发,价格更低。

剃头中还有一个行当是“打刀包”。打刀包就是用一条理发的围巾包着剃头的工具,有的是用专用藤篮装着,提着理发工具上门服务。服务对象主要是城内当官的和有身份的人家,这些“贵人”觉得去理发店当着众人的面让师傅“摸头”有失尊严,故请打刀包师傅上门服务。这些师傅到“贵人”府第,也会十分注意仪容打扮,穿上白汉衫还会加个领结。除了工钱,有的当事人还会给个小费。

今天,昔日的剃头行当已经被美发业所代替,除了修剪,还有染色、烫发、造型等,形成了艺术化的一门技艺。常见许多姐妹,隔三差五地往美发店跑,除了美发,连日常的洗发也懒得下手,也叫理发师给替代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中共闽清县委 闽清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