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报数字报纸

2018年8月24星期五
刊号:CN-35(Q)第0065号

梅城报白岩山 黄乃裳与“闽清鼠船和米船” 迷人的深秋户外 闽清县扫黑除恶举报方式 国网闽清县供电公司计划停电通知 印象古城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梅城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乃裳与“闽清鼠船和米船”

□ 作者 张德团

黄乃裳,是闽清人熟知的一位先贤。也许大多数人知道的是其赫赫有名的头衔——中国清末民国之初的华侨领袖、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殊不知,他与闽清县历史上重要的船运业却有着攸关生存的关系。

黄乃裳,原名久美(也有写作玖美、九美),字绂丞,号慕华,晚号退庵居士。黄乃裳出生于福州府闽清县六都湖峰村(今坂东镇湖头村)。家中世代务农,其父兼为木匠,家境贫寒。黄乃裳少年时半耕半读,以奉养家庭。

同治五年(1866年),基督教美以美会的薛承恩等牧师来闽清传教,黄乃裳与他们研讨教理。是年十一月,黄乃裳受薛承恩牧师洗礼,皈依基督教。1867年冬,黄乃裳被在闽清传道的许扬美牧师收为助手,授劝士职,并向他讲授圣经。自此黄乃裳开始研修英文,接触和学习西方文化知识。

同治八年(1869年),黄乃裳考进“美以美年议会”会员,被派往福州东街福音堂传教。“他在台江,住在后田新闽街71号闽清会馆”①。1871年起,又随许扬美牧师搭乘闽清米船,溯闽江而上,到古田、尤溪、沙县、顺昌、洋口、延平等地传教。1872年,黄乃裳被保灵牧师聘为天安堂文案。还帮助教会翻译《天文图说》《圣经图说》和《卫斯理传》等外文书籍,并兼学许多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1874年,教会创办会报《郇山使者》月报,黄乃裳被任命为编辑。此后,他利用月报传播不少有益民生的知识,如撰文劝人种牛痘预防天花,与人合写抨击封建陋习的《革除缠足论》论文等。期间,黄乃裳以“闽清会馆”为家,经常在会馆内组织讲学,给旅榕乡亲和上游来榕船民讲述许多新思想、新知识,以开民智。并印刷《革除缠足论》3万多份,通过闽清米船分发闽江沿线,广为宣传。“该馆(闽清会馆)成为黄乃裳在福州活动的主要基地之一”②黄乃裳还力倡建立“福音”“培元”“英华”3个教会书院,并由其拟定此3 个书院名称③。1881年,黄乃裳和英华校长武林吉等人力挺在“福音”“培元”“英华”3校传授英文和科学,并与二弟黄乃英等人参与授课。

在教会期间,黄乃裳有感于教会中缺乏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文人学士和上流社会人才,因此,他决定通过传统的科举仕途来扩大基督教的影响。光绪三年(1877年),黄乃裳考中秀才。光绪二十年(1894年),黄乃裳考中举人。是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黄海海战中,黄乃裳的三弟、担任致远舰副管带的黄乃模与邓世昌一起殉国。黄乃裳深感国家内忧外患、政治腐败、社会堕落,于是弃八股而从新学。他在北京结交康有为,并参与公车上书运动。1896年,在福州创办福建最早的报纸《福报》,鼓吹维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入京会试,被钦授“议叙五品衔”。其间,八次上书要求维新。戊戌变法中,结交六君子,并向李鸿章、翁同龢讲述新学,与丁韪良、刘海澜讨论变法维新。变法失败之后,遭清政府通缉,乘船赴上海避难,旋即回闽。

1899年9月,黄乃裳举家来到新加坡,既避清廷迫害,更意在南洋觅地移民垦殖,造福乡人。莅新之初,担任《日新报》主笔。期间,他到马来亚、苏门答腊、荷属东印度群岛等地勘察移民点。1900年4月,在女婿林文庆的帮助下,黄乃裳前往沙捞越的拉让江流域考察。当时沙捞越地广人稀,荒地众多,因此沙捞越政府很希望华人来垦荒。1900年5月,黄乃裳选定今日诗巫郊区新珠山为垦区,将之命名为“新福州”。黄乃裳以港主的身份与沙王查尔斯·布鲁克订立垦约,拥有999年自主权利,沙捞越政府负责贷款给移民。

其间的1900年7月,黄乃裳在新加坡曾数次拜会孙中山,接受了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政体思想,并加入同盟会。从此,黄乃裳认识到“非革命不足以救亡拯毙”⑧,“他还经常在(福州)闽清馆讲学,宣传振兴中华的道理等”⑨。

黄乃裳与沙王订立垦约后,于1900—1902年间,相继在闽侯、闽清、永泰、古田、屏南、福清等地招募农工,包括工商士农医牧师等共1118名,分3批组团到达诗巫垦场。开发“新福州”垦场之初,条件非常艰苦,境况异常复杂,甚至还被误解。但黄乃裳与垦民“食与共席,睡与同榻,凡平生所未尝之苦楚,无弗尽尝”。最终开辟出一个繁荣的“新福州”。

1904年7月,黄乃裳因事离开诗巫垦场,经新加坡抵上海回国。1905年受聘主办厦门《福建日日新闻》,后更名为《福建日报》。1907年,参与策划潮州黄冈起义。同年,因养病返回故乡闽清。期间,仍操劳为家乡创办教育,关心实业发展。“回闽后,见福州民食缺乏,而上游邵(武)、光(泽)、建(宁)、泰(宁)各县余粮又苦无法运销。乃于福州、洋口两地组织米船公帮,招闽清少壮者往任运输,并为之策划一切。应招者达万余人,使上游余米得以运销省会,双方受益不浅”⑩。“如1907年,闽清米船工与浙江船帮发生械斗,闹出了人命,700余艘米船几乎全部停业,福州的米价也因此腾升。当时,黄乃裳对这一事件十分重视,亲自前往调查,并倡建上洋、建邑米船公司,以维护船商和船工的利益。这场官司一直打到1910年才了结。黄乃裳还专门就此类问题向省谘议局提出了一个协调的议案”④。

1910年,黄乃裳开始担任福州基督教青年会会长。1911年,黄乃裳担任英华、福音、培元三校教务长。2月,在福州主办《左海公道报》。福州光复前夕,他在福州南台组织学生炸弹队,参与3月19日的福州光复行动。并同孙道仁一起组织临时军政府,黄乃裳任政务院副院长兼交通部(后改为司)部长。黄乃裳任职伊始,十分关心、体察省内主要交通运输线——闽江航运的发展。他在交通部下专门成立一个航运科。调查全省溪河江海所有大小船只,编列序号;再拟定水警章程,以便航运管理。还经常深入福州“闽清会馆”,调查了解闽清民船业现状。当其得知以闽清人为主体的“福州十邑”米船帮在上游的运输业仍然屡受干扰,尤其是在航运枢纽站洋口威胁最为严重。“江西船帮和造船工人以我开创的港区不许闽清船进(洋口)港装卸货物,引起双方斗殴”⑤。为倡导公平竞争,维护闽江航运正常秩序;也为联谊互助,保护旅居洋口乡亲和过往舟楫的安全。1911年,黄乃裳亲自出面,牵头“福州十邑”船帮和旅洋商人在洋口筹成“福州十邑同乡会”组织,开展一系列的联谊互助活动。并以同乡会名义筹集6万块银元,于民国元年(1912年)在洋口择址起建“福州会馆”,作为福州旅洋同乡会暨闽清民船公会洋口分会的会址⑥。

1914年,洋口“福州会馆”的建设受到种种干扰,工程几近停工。又是黄乃裳殚精竭虑,挑选其得意门生林镜洲(时刚从诏安县知事卸任,正被委以泉州知府而不就)前往担纲洋口“福州十邑同乡会”事务,并亲自携林镜洲一起出面斡旋,才使工程顺利进展。

1916年农历三月,洋口“福州会馆”竣工之时,黄乃裳虽然已经因病辞职返乡,但他仍然心系洋口,亲自为洋口“福州会馆”正殿题匾“福祉绵延”,为会馆大戏台作对联“弹将平水调来,此曲只今随处有;唱到大江东去,阿谁不动故园情?”同时,在其周旋下,当时许多省城名流诸如陈宝琛、萨镇冰、许逸夫等为会馆题匾献字,以示支持与关心。从此,洋口“福州会馆”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在促进闽江航运业繁荣发展历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黄乃裳辞职返乡之后,在闽清兴办教育和水利。1914年正月,袁世凯在福建的爪牙省长汪声玲为迫害同盟会会员,指使闽清县知事诬陷黄乃裳阻挠烟禁,受判无期徒刑入狱。后在海内外多方呼吁营救下,不得不于1914年7月释放黄乃裳。汪声玲也因此而被撤职。出狱后,黄乃裳致力于在闽清筹建福斗圳用于农业灌溉。

1915年春,“正当黄乃裳着手制订修圳计划时,有人前来告急:闽清在将乐、泰宁一带的米船商与永泰同行发生争斗,双方都伤了人,务请绂伯(乃裳字绂丞,‘绂伯’为尊称)速往调解斡旋。事情紧急,人命关天,黄乃裳不得不暂时放下手边工作,随来人奔赴闽西北。黄乃裳之所以这样急急匆匆,是因为他知道,永泰与闽清米船业同行的纠纷如果闹大了,一则危及双方船工的性命财产安全,二则危及双方船工的生计,三则危及省城的粮食供应。……这次闽清船工与永泰同业纠纷,已伤两命,他焉能不急?黄乃裳抵达之后,即进行调查访问,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在掌握了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他开始斡旋工作。尽管黄乃裳的名望高,办事正直,但还是花了7个月的时间,才把事态平息下来,结束纠纷”⑦。

“在此期间(1915年),黄乃裳跑遍延、邵各地。为了了解情况,无意中他得知,在这一带地区有闽清迁来的农户百余家。黄乃裳找机会到他们的住处拜访。从访问中看到,农户们均从事单一的粮食生产,收入不多且不稳定,易受气候条件制约,这实际上也是闽西北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黄乃裳早已有自己的看法,认为应该发展多种经营。所以,他即向农户们建议栽种杉木、靛蓝,以扩生路。为了树立榜样,增强农户们的信心,黄乃裳雇人在延平的王台种下杉苗3万余株。同邑农户果然争相仿效。结果单是杉木就种了六七十万株。这些杉木不仅绿化了山野,而且也增加了农户的收入。这在当时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⑦。王台农户当年种下的杉木林长势良好。后因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居全国之首,被周恩来总理誉为“绿色金库”,于1955年在印尼国际万隆会议上宣布了这一事实。此后,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视察,因而名扬中外。如今,已列为百年古树“丰产林保护区”,游人如织。

1916年,黄乃裳在福州创办《伸报》。1920年12月1日,孙中山在广州重组军政府,黄乃裳应邀赴穗出任元帅府高等顾问。1921年6月,因身体原因返闽休假。在福州期间,先后被林森和萨镇冰聘为福建省长公署高等顾问。

1924年7月,黄乃裳因肝病回闽清休养。同年9月22日病逝于闽清县城,享年76岁。黄乃裳逝后因种种原因,灵柩长期暂厝未葬。1949年初,闽清县参议会议长李藩主持召开会议,通过许显时“关于公葬黄君乃裳”的提案,经呈报福建省参议会批准,成立“福建省各界公葬黄乃裳筹备委员会”。其中,“闽清旅榕同乡会”和“闽清民船商业同业公会”为筹募资金出了大力。是年5月18日,在闽清县六都举行万余人参加的公葬仪式。

今天,通过探讨黄乃裳生平事迹的文献资料,集中了黄乃裳与闽清船运业相关的记载,按时间脉络将其编辑成文,首次展示“黄乃裳与闽清船运业”的主题,从中依稀可见黄乃裳对闽清历史上重要的产业——船运业乃至开发闽西北的推动与发展是巨大的。这或许可为黄乃裳的历史贡献增添光辉的一页。

引文书目:

①、②、③、⑨《黄乃裳在台江》,作者:肖忠生(福州市社科院副院长)

④、⑦《黄乃裳传》,作者:詹冠群(作家)

⑤《水路航运历史地位和作用》,作者:顺昌县水运交通史(初稿)

⑥《闽清鼠船》,作者:郑云飞(《闽清县交通志》副主编)⑧《绂丞七十自叙》,作者:黄乃裳

⑩《黄公乃裳事略》,作者:李藩(辛亥革命志士)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中共闽清县委 闽清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