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报数字报纸

2018年7月13星期五
刊号:CN-35(Q)第0065号

梅城报白岩山 华盛顿(二) 闽清食俗:小暑吃羊肉 我的小小理想 招租广告 白玉蟾三上白岩山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梅城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玉蟾三上白岩山

□ 作者 留同行

看到文章题目,年轻人说,闽清没有姓白。白玉蟾何方神圣?白系南宋诗人道祖。清《四库全书总目》序称:“葛长庚字白叟,闽清人,白玉蟾其别号。”《中国画家大辞典》(1982年版)简介:“葛长庚,宋闽清人,白玉蟾其别号。”

笔者进一步查阅《百科全书》《中国名人大辞典》旧《闽清县志》新版《福建省志·武夷山志》和葛氏族谱等史书,得到佐证:白玉蟾本姓葛字长庚系其母怀孕二个多月时,伴夫随公公葛有兴往琼州赴任,七个月后白玉蟾在琼州出生。

白玉蟾是南宋著名诗人,南宗丹鼎派道祖。皇上敕封紫清明道真人。诗书文著作等身,《道德宝章》等五部收入清代《四库全书》,他的书画作品被收入清代《御定书画谱》。是闽清县乃至福建省历史上一位文化巨宿。

白玉蟾不仅多次回家乡闽清,最长一次住家乡两年多,而且三次登上白岩山。

少年白玉蟾

先说他的家世。闽清葛氏家族宋时出九位进士;白玉蟾的祖父三兄弟有兴、有成、有立均登进士榜。当时,邑进士葛元隲任礼部(教育部)宣教郎,极力向吏部陈情:葛家三兄弟连登进士必须派出实职官位。所以,吏部先派遣长兄葛有兴任琼州教授(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厅长)。1193年农历八月十六日,葛有兴携其子葛振业偕媳,同往琼州(海南岛)赴任,其时媳妇已怀身孕。

一家人从六都葛城山祖厝起程至县城,时值中午,遂在龙岗书院午餐。席间葛有兴对振业夫妇讲述起书院旁将军庙及庙下方玉蟾洞的历史传说。意在此行外任,将来子孙应思忆祖地、回报家乡。到任不久,振业妻深夜“梦食一物如蟾蜍而分娩……时绍熙甲寅( 1194)三月十五日也”(旧《闽清县志》443页),生下了葛长庚(即白玉蟾)。

祖父和父母对长庚悉心教诲,幼读诗书、颂九经,加上天资聪颖,七岁能诗。十岁时应童子科试,主司命赋《织机诗》,他应声咏曰:“大地山河作织机,百花如锦柳如丝。虚空白处做一匹,日月双梭天外飞。”满座考官惊叹不已,称其神童。因自报籍贯“福之闽清人”时,占用广东名额,主考官将其榜上名字除去。

十三岁的葛长庚二次远赴京城临安应试童子科,作《少年行》(又称《少年吟》)诗曰:“寸心铁石壮,一面冰霜寒。落笔鬼神哭,出言风雨翻。气呵泰山倒,眼吸沧海干。怒立大鹏背,醉冲九虎关。飘然乘云去,俯首视世寰。散发抱素月,天人咸仰观。”考官愠其“太狂妄”,又无录取。

童子科试如获录取,相当于进士,朝庭礼部吏部均有底册,成人后可以直接派任官职。葛长庚少年坎坷,饱尝世态炎凉,造就了他后来尊儒入道、言行怪异的多重性格。并促使他创作大量感人肺腑的诗文,史称其为“南宋文坛奇才”和道教丹鼎派南宗五祖。

但不久,不幸之事接二连三,祖父及父亲逝世,母改嫁白家。在白家葛长庚受到白氏的羞辱和旁人的欺侮。因此“任侠杀人,逃回祖地”福建。母亲告诉小长庚,家乡闽清山清水秀,并把将军庙玉蟾洞及梦蟾入口产下他的往事对长庚细细说明。因此,当继父要他易姓改名时,便自号白玉蟾。

第一次游白岩山

十多岁的白玉蟾两试童子科落第后,便渡过琼州海峡,第一次回祖地闽清。作《闽清醉中》诗:“东风正月二,吹我上梅溪。白雪方才散,黄莺未见啼。半空萌雨意,一蝶访桃蹊。醉卧黄三店,夜深闻竹鸡。”据说,白玉蟾回闽清探访蟾洞、龙冈书院等处,踏遍闽清山山水水。了解到邑状元许将、进士陈祥道兄弟等事迹后,深受感动。白玉蟾《早春》诗曰:“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据说,这首诗是白玉蟾第一次回家乡在八正庵(又名北清坑今县三馆一中心),观望梅渓雪景留下的杰作。后被选入《千家诗》。

当他往闽清白云寺路途中,曾在白云渡驿站住宿一夜。留诗《北山》:“驿酒沽来满满斟,现成诗句不须寻。轻云阁雨风声软,淡霁笼月日影沉。夹路栀花香野水,隔山杜宇响乔林。草庵饭了从容睡,门外通衢无古今。”他分别登上大湖仙,即闽清、闽侯、永泰三县交界的主峰,夜宿白云山的白云寺,并第一次专程游憩白岩山。

他对白岩山上和梅溪两岸的梅花大加赞赏,留下吟咏梅花的两首诗:“千树梅花明如月,一天月华皎如雪。幽人心似梅花清,梅花亦作如是说。”“纸帐梅花醉梦间,了无他想鼻雷鼾。鸳愁凤恨不入枕,睡觉身疑在广寒。”在白岩交游、留宿数个日夜,白玉蟾留诗《白石岩》:“平野突然石一拳,千崖万岫翠相连。鸟飞不到疑无路,云与齐高直接天。下面仰看岸是屋,上头仍有玉为泉。李仙丹熟山魈遁,尚有文章寄紫烟。”不仅极度赞赏白岩山的风景,且悟出很多道理。

他在论述道教理论中明确指出儒道释三教只是论述形式不同,但修养之目的殊途同归。他还以“至道在心,心即是道”的观点来折中融合三教哲理。强调修炼内丹时“神是主,精气是客”。在论述内丹理论中吸收了儒家的纲常伦理学说,在《道法九要》中强调学道应遵循的九条原则,第一条就是“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在他看来,儒学的忠孝仁义道德是修炼成仙的前提条件。

当他返海南后不久,母亲亦去世,白玉蟾被继父驱逐出门,再次漂泊流落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留下一首以福州方言押韵的一千多字《云游歌》(见附录)。白玉蟾漂泊期间,遍访广东罗浮山、福建武夷山、江西龙虎山等100多处名山胜景。他一边游历山水,一边访问大儒名道,学识大进。史载:白玉蟾才华橫溢,工诗文,出言成章;善书法,草、篆、隶均精妙绝伦;绘画亦有名气,尤其擅长画梅竹,并精通气功和医理。

白玉蟾二上白岩山

旧《闽清县志·山川志》记载:“芹山在县治钟南山左,邑人白玉蟾炼丹处。”闽清宋时建有仙源道观,为白玉蟾炼丹弘道处所。

白玉蟾第二次回福州和闽清当是二十岁之后。曾在闽清芹山仙源道观和醴泉巷“大伯坛”设坛炼丹,现梅城醴泉巷遗有一口“玉蟾井”。回家乡闽清住持仙源道观时间达两年多,期间,曾数度呼朋引友畅游白岩山。

第二次是秋天往游白岩山,游完留诗《秋日有怀》(七律):“一点秋光寄画图,秋来吟鬓似枫疎。晴烟染树看何是,缺月梳云状不如。暑退凉生蝉有语,水长天远雁无书。此心直欲鹏南举,不学蜘蛛结网居。”后来,白玉蟾果然周游天下,走遍南宋半壁江山。

传说白玉蟾曾在白岩山炼丹弘道。 古代邑人张国兴留写白岩山诗:“乘兴欲穷物外天,满山玉石暖寒烟。刀圭功就仙归去,定对闲云话昔年。”该诗似可佐证。

白玉蟾从小习儒,漂泊中又当过佛寺的仆儿,青年时就自云:“三教之书,靡所不究。”旧《闽清县志·方外传》记白玉蟾:“己卯(1219年)自洪都入浙访豫王,僧孤云率诸僧来迎。以真人博及群书,贯通三氏,悉究禅樾,欲求其为僧,以光丛林,制衣钵物物备具。”白玉蟾笑曰:“吾中国人也,生于中国,则行中国之道理也。若以夏变夷,背天叛道,吾不忍也。禅宗一法,吾得之矣,是修静定之功,为积阴之魄,以死为乐。《涅盘经》所谓生灭灭矣,寂灭为乐是也。吾中国之道,是炼纯阳之真精,飞升就天,超天地以独存,以生为乐也。故曰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夷夏之道,有所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也。”僧首孤云奇其言,亦从事于道焉。

(未完待续)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中共闽清县委 闽清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