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报数字报纸

2017年12月15星期五
刊号:CN-35(Q)第0065号

梅城报白岩山 经学大师黄文焕与白岩山 古堰画乡 浅析李煜《虞美人》词的思想价值 公告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梅城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浅析李煜《虞美人》词的思想价值

□ 作者 吴必銮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它的艺术性是公认的。但它的思想性却众说纷纭,许多人不敢肯定。

笔者以为,李煜这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抒情词名篇,仅有其值得借鉴的艺术性是不够的,它的思想性似乎亦勿容忽视。如果没有一定的思想价值,是不可能产生如此巨大而久远的影响和魅力的。

本文试对这首词的思想价值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

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期继其父业为南唐国主(961-975),世称“南唐后主”或“李后主”,975年降宋,受宋封为上将军违命侯;978年7月7日被宋太宗赵光义派人毒死。他好读书,善作文,工书画,知音律,是一个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人,著有文集三郑,杂说百篇,影响最大的是他的词。现有和他父亲李璟的词合编的《南唐二主词》,其中李煜词有三十多首。

李煜的一生分为入宋前和入宋后两部分,他词的内容和影响也明显地分为入宋前和入宋后两部分。

他入宋前写的词的内容多为宫廷中男欢女爱,奢侈淫靡的生活,比之于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艳情”词,思想境界不会高出太多,虽然其艺术和一些对生活的真实描写,对后代词人有所借鉴,但总的影响甚微。如: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邹。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萧鼓奏。 ——《浣溪沙》

晓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一斛珠》

李煜入宋后的词作,思想境界完全变了,再也见不到入宋前的那种清闲的笔调和脂粉气的内容,所表现的是深深的长愁和无比的悔恨。除了那首著名的《虞美人》外,还有如: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鸟夜啼》

李煜入宋前与入宋后词作的明显变化,正体现了他入宋前与入宋后的地位、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巨大变化。他入宋后,由南唐国主变为北宋囚徒,过去帝王时期醉生梦死的奢侈生活结束了,而代之的是“日夕只以眼泪洗面”①,“罗衾不耐五更寒”的生活。这种一落千丈的地位和生活的变化自然而然地使他的思想感情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表现在他的词中就是入宋前与入宋后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内容和情调。这正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所说的:“人们的观念、观点、概念,简言之,人们的意识,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生活改变而改变的。”②李煜入宋后当囚徒的经历为他的“春花秋月何时了”词以及这一时期其他的一些词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创造了条件。

(二)

《虞美人》词之所以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首先是因为词中极其真挚深沉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故国情思。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明月之夜,作者倚楼远望,看到春暖花开,新的一年又开始了,触景生情,百感交集。他对南唐故国既强烈思念、又寸断肝肠的思想感情,在这几句词中极为真切地表现了出来。

作者究竟是对帝王生活的留恋还是对他南唐故国的思念?这一点历来颇有争议。有人根据“雕栏玉砌应犹在”句而解释说,作者所怀念的“故国”,“只限于雕栏玉砌的宫廷”③。这种理解似乎有失偏颇,勿庸置疑,在“雕栏”句以及整首词中,作者对他过去的帝王生活确有追忆和留恋之意。但是,通观全词,作者怀念的应是他的整个南唐“故国”。字面上看,“雕栏玉砌”确实是指南唐华丽的宫殿,“应犹在”也是作者主观自我地肯定南唐宫殿这个具体实物的存在之实。然而,如果仅从字释义,把“雕栏玉砌”和“应犹在”理解为是作者对南唐宫殿具体景物的细致描绘和孤立神往,那么与整首词的大开大阖地借景抒怀就很不协调了。这个“雕栏玉砌”应该是一个借代词,是作者借它代表整个南唐故国的。“应犹在”是个虚问词,是明知故问。作者明明知道他的“故国”山河肯定依旧,却又设问“大概应该还在吧?”这种明知故问之举,表现出作者对他的南唐故国何等深沉的思念!

李煜对南唐故国的热爱与怀念之情,从他的其他一些词作中也可找到。如他在降宋已成定局的975年写的《破阵子》词中就有这样的词句:“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这是对他祖父辈四十年来创建南唐艰辛的缅怀,是对南唐幅员辽阔、曾盛极一时的赞颂。在降宋后另一词作《浪淘沙》里写到:“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些词句,都和《虞美人》一样,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他南唐故国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作者为什么会在《虞美人》以及这一时期其他的一些词作中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故国情思,这只要联系一下作者的特殊经历就不难知道。应该肯定,作者入宋前的生活虽然腐朽、没落,但毕竟是自由的,是不受制于人的。入宋后他成了囚徒,没有了自由。失去了故国才知道故国的可爱,丧失了自由才思想自由。这就是作者入宋后强烈思念故国的真正原因。所以,《虞美人》词中那强烈的故国情思,是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是作者对他过去帝王生活的留恋,而应当把它看作是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思念。

(三)

《虞美人》词不仅不是作者对他过去帝王生活的留恋,相反,词中还隐含有作者对他为王时期的昏庸过失怀有深深的忏悔之意。这是这首词的另一思想价值所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词的开头两句就包含有作者深深的自责、追悔之意。“春花秋月何时了”是说“春花”和“秋月”什么时候才会没有、消失?“春花秋月”是非常美好的事物。这里是指“春花秋月”般的美好生活。既是美好的,按常情应歌颂、赞美,然而作者却质问“何时了?”对美好事物不是赞美而是质问、咀咒,这表明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是作者对自己过去那种“春花秋月”般的宫廷淫靡生活的不满、否定和谴责。这句虽然也包含有作者害怕看到“春花秋月”,担心看后会引起对过去“春花秋月”般的宫廷生活的追忆之意,但主要的意思则是作者对自己过去“春花秋月”般的宫廷淫靡生活的自责。如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句仅仅是作者害怕对往事的追忆,那紧接着的一句“往事知多少”——明明白白、搜肠括肚地追忆往事不是与上句自相矛盾了吗?“往事知多少?”这句深沉的自问句,我们可以进一步地感触到作者极其沉重的心情和深深的自责之意。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词的最后两句。作者在追悔、自责之余,更感到一种悔之莫及的恨。“问君”是问自己。问自己有多少的忧愁和悔恨呢?作者说,他的忧愁和悔恨,有如春天的江水,滚滚东流。“向东流”三字,既真实地表现出作者当时已经“无所作为”的现实,又突出地表现出作者对自己昏庸过失感到“悔之莫及”的思想情绪。

作者这一时间另一词作《鸟夜啼》的最后一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抒发的也是这种同样的感慨。

李煜降宋后表现了追悔、自责以及悔之莫及的思想感情,史籍中也有记载:

李煜旧臣徐弦入宋后为左散骑常侍,迁给事中,一日见李后主,后主相持大哭,乃坐,默不言,忽长吁叹曰:“当时悔杀了潘佑、李平!”④

近代著名的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在评论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时说: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尔蒙人类罪恶之意。⑤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与《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两词都是在亡国降宋后写的,词中所表达思想感情和蕴意一脉相承的。

李煜处在五代十国末期。他当时所在的南唐曾是一个相当强盛的割据之国。李煜虽然在文学上卓有才华,但在政治上却极其昏庸糊涂,“提倡文学和谄谀,并且还爱声色奢侈及高谈佛理”……潘佑上书极谏,唐后主怒,投潘佑于狱中,潘佑自缢死⑥,因而导致了南唐的灭亡。李煜亡国后当了囚徒,如果想到难堪的现实,想到祖父辈开创南唐的艰辛与伟绩,想到他的过失带来了南唐的灭亡,怎不会幡然醒悟而痛心疾首呢?

毛泽东同志说:“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⑦李煜在《虞美人》词中表现的故国情思和理智的自责悔恨之心,是属于民主性的东西,是这首词具有一定思想价值的根本所在。

人类社会是一种极为复杂多变的社会形态。人生道路也极其曲折坎坷。《虞美人》词是有其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的。我们从作者的经历,词的感情和意向中,很自然地会联想到春秋时期“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三国时期“乐而忘蜀”的蜀主刘禅。如果把他们三者做个比较,难道不感到李煜在《虞美人》词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及意向与越王勾践有某些相近,而与蜀主刘禅相去甚远吗?

《虞美人》词的思想价值还表现在当时就曾引起南唐旧臣及人民的共鸣,并还因此导致了李煜自己的早死。据陆游《避署漫抄》记述,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词出来后,“旧臣闻之,有泣下者”宋太宗听到后“十分惊恐”,不久“便命秦王延美赐牵机药把李煜毒死”⑧。

《虞美人》词中诉说的虽然只是个人愁苦,但决不是无病呻吟,它是作者真实遭遇的反映。词中抒发的感情虽然比较低沉,没能给人以乐观和振奋,但决不是消极和悲观,它能给人们以警觉和思考。这首词的思想价值还是很显明的。因此,对于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在肯定它的艺术性的同时,对它的思想价值似乎也应给予历史的肯定。

注:

①引自《南唐拾遗记》

②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第56页

③胡云翼:《唐宋词一百词》

④王铚《默记》及《南唐拾遗记》、《说郛》均载此事

⑤王国维:《人间词话》

⑥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三编第二册

⑦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⑧陆游:《避署漫抄》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中共闽清县委 闽清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