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报数字报纸

2017年3月3星期五
刊号:CN-35(Q)第0065号

梅城报侨乡新闻 我县脱贫攻坚机制新办法多保障强 为民解忧保平安 闽清县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闽清县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 国网闽清县供电公司计划停电通知 2017年机关党建工作这样做 县纪委举行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羊顺生态农庄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中 招收赴澳大利亚457安保、建筑与加拿大半工半读项目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梅城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县脱贫攻坚机制新办法多保障强

我县在脱贫攻坚中,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同时通过实施造福搬迁,成立扶贫帮困基金等办法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我县去年全县认定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03户2635人,分布在14个乡镇(梅城、雄江没有贫困户)179个村,其中国定贫困人口347户1079人,主要集中在坂东、白中、白樟、省璜等9个乡镇。截止去年全县贫困发生率为0.81%。主要致贫原因为因病、因残和缺乏资金等。

2016年各级财政安排2854.78万元专项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产,提高“三保障”水平。全面落实贫困村、经济薄弱村扶持政策,省、市、县财政安排2150万元对贫困村、经济薄弱村在发展生产、改善民生、基础设施等方面予以扶持,其中基础设施补助1100万元、省市县下派村捆绑资金550万元、经济薄弱村发展项目补助500万元。127名省、市、县干部到村蹲点挂职。

我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全县2016年脱贫的711户2321人中通过发展生产和转移就业实现脱贫的有555户1873人,占脱贫民户数的78%。池园镇依托电瓷之乡的产业优势,通过技能培训、村干部企业家认领等形式实现68户转移就业脱贫。白中镇发挥陶瓷工业重镇优势,大力发展陶瓷产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实现转移就业脱贫62户177人。东桥镇通过食用菌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有6户户均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成立小额信贷风险担保金,为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无抵押担保贷款,目前,全县共放贷75户242.8万元,通过小额信贷脱贫的有21户81人。记者了解到,白中镇黄拔银户申请小额信贷5万元,用于购买吊砖机为建房户提供吊砖服务实现脱贫,邓孝银户利用贷款购买流动车在镇内批发卖水果也实现脱贫。认真组织开展对偏远自然村贫困户易地搬迁工作,15户48人通过造福搬迁实现脱贫。2011年以来,累计完成17个村1089户4185人造福搬迁,实施1155户4300人危房改造,新建和修缮残疾人房屋373户。认真开展教育培训工作,重点抓好“雨露计划”和农民田间学校课堂培训,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授之以渔。各乡镇围绕本乡镇产业特色、贫困户实际需求开设“雨露计划”培训课程,实行点对点培训,提高培训效果。2016年“雨露计划”共培训700多人次,农民田间学校课堂培6期500多人次,2016年通过教育帮扶实现脱贫的有9户36人。建立健全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对象有效衔接机制,编织编牢社会保障之网。对无实际劳动能力又无法通过发展生产和劳动转移就业实现脱贫的贫困户,做到应保尽保。

我县的脱贫工作实施中,造福搬迁脱贫是一个突出的亮点,我县多山,八山一水一分田,恶劣的生存环境是造成贫困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实施造福搬迁工程是彻底解决贫困病根,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举措。从1994年度开始,作为全省首批造福搬迁工程试点县,在东桥镇竹岭村实施整村造福搬迁扶贫工程,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截止目前,全县实施整村搬迁19个行政村(自然村),建设100户以上省级“造福工程”示范点6个,市级“造福工程”示范点6个,累计下达基础设施补助1300万元。我县结合新型城镇化,把高山边远地区的群众通过造福搬迁工程逐步向中心集镇转移,通过统规统建,统规自建,集中安置,统一公共配套,彻底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涌现出了东桥竹岭、省璜玉水、柴岭等一批造福搬迁模式。同时把造福搬迁与解决群众就业相结合,让群众搬得进,留得住。20多年来,此政策已使1879户8112人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道路。

成立扶贫帮困基金,是我县脱贫攻坚工作的又一个突出的亮点。今年以来,以有效实施稳定脱贫为目的,2017年全县有脱贫攻坚任务的14个乡镇成立扶贫帮困基金会,制定各乡镇扶贫帮困基金管理办法,对基金发放标准、流程作出明确严格规定,确保基金运作规范透明。基金来源主要是以政府出资和企业、商会赞助为主,机关单位干部职工、社会爱心人士捐助、村集体投入为补充。目前,14个乡镇通过多渠道筹集到首批启动资金共154万多元,后续还将逐步加强筹集力度,扩大基金规模,为实现稳定脱贫,避免返贫提供稳定有力的托底保障。

(本报记者 张永豪)

 

针对困难群众的实际情况,帮扶脱贫也是我县脱贫攻坚的措施之一。如图。县人大挂钩脱贫的池园店前村贫困户黄某,去年收到县人大提供的100只番鸭苗,目前长势良好,部分已经售出,有效的帮助了这个困难家庭。 (本报记者  张永豪)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中共闽清县委 闽清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