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报数字报纸

2017年2月24星期五
刊号:CN-35(Q)第0065号

梅城报百姓家园 无愧于心,尽我所能建家园 深切缅怀族叔郑发旺先生 浓情拗九 关爱留守老人 第二届“启源杯”象棋友谊赛落下帷幕 食话食说:福建滋味 闽清县人民政府关于征收土地的公告 闽清县国土资源局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梅城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食话食说:福建滋味

奶白色的视水糕很是诱人

炒芡粉根弹性十足

福建人占了大马华裔人口约1/4,福建菜的地位却远不及粤菜。然而在巴生,有一种福建滋味,为福建菜争了一口气。

饮食界的潮流一直在变,然而巴生珍珠海鲜酒家的茨粉根,卖了43年依旧不退潮。每个来到这里的食客,十之八九必点镇店之宝——茨粉根。我有一位食家朋友,十分推崇这里的茨粉根,甚至还曾夸赞说,这是巴生谷一带最好吃的茨粉根。

茨粉根,外表看似炒粿条,风味也颇为相近,两者最大的差別,在于面条。茨粉根由木薯粉做成,咀嚼起来更Q弹,韧性更佳。珍珠海鲜酒家的已故创办人陈友梓,是把这道福建家庭面食,经由改良之后推出食肆的巴生第一人。“如今巴生很多地方都在做茨粉根,但是跟我们做的完全不一样,他们也不懂我们是怎样做的。”说这番话的人,是珍珠海鲜酒家第二代老板陈宝发。

仅此一家 中国也吃不到

“我们的茨粉根是自家手工制的,仅此一家,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由于是自家手工制面的缘故,这里的茨粉根吃起来,就是不一样。陈宝发表示,茨粉根源于福建永春,但漂洋过海南下至马来西亚,它也随之改头换面。

祖籍福建永春的陈宝发,曾回到父亲的原乡考察,发现在那里的茨粉根,做法和风味与巴生的完全不一样。“在福建永春,古老的做法是磨木薯粉之后,煮成浆糊状,先蒸熟,放凉后再切,切后再煮,古方做法十分麻烦。”他透露,自家制作的面条,主原材料同样是木薯粉,再加了一道制面秘方,“做法好像做面一样,不过我们把成型的面条倒入滚水中煮熟。”最难能可贵的是,陈家人至今还保留著传统的竹升压面法,做出来的面条既Q弹又滑软。

制面秘方传三代

50年代,陈宝发的父亲陈友梓从福建南下谋生,初到巴生的他从事制面批发,“那时候爸爸手制福建面批发给巴剎小贩,不过手工制面的价钱低,卖给工厂又做不来,后来他不做批发面条,才开始炒茨粉根。”

那时候陈友梓在五条路的观音亭旁设摊,开始一边制面一边炒粿条,“他早上制面,晚上便炒粿条,那个年代的人没什么娱乐,自然也比较勤快。”后来,陈友梓把茨粉根的制面秘方传给他的孩子们,也就是陈宝发及他的兄姐,“这条制面秘方是家传的,只有我、哥哥和姐姐才知道怎么做。”

如今第二代的年纪也逐渐老去,陈宝发把父亲留下来的制面秘方传给了儿子陈志铭,“现在都是儿子在制面,我则留在厨房里主炒。”

改良福建老糕点

陈宝发介绍,店里还有另一道父亲传下来的招牌菜:生蚝卤面线。他的卤面线加了醋,味道带酸,很是开胃。“对福建人来说,面线是长寿面,做寿必吃。”然而,他们并没有自己做面线,而是选用巴生的老字号手工面线,面条粗圆,吃起来香滑且富有嚼劲。

除此之外,在这里还可以找到很多福建菜,包括福建老糕点——枧水糕。“这是我婆婆留下来的食谱,这是以前福建人拜神一定要有的糕点,只是这个的做工复杂费时,又卖不到什么钱,现在没什么人做了。”

后来,陈宝发改良了做法,让糕点吃起来更幼更滑。奶白色的枧水糕,并没有什么特別,原料是米及水,本身吃起来没什么味道,吃时可以蘸加央或东坡肉汁,这糕点必须沾附其他味道,味道才会鲜活起来。他说,做枧水糕没有捷径,只能一步一脚印,不能跳步走。“我总共研究了20次才成功。以前的人做枧水糕,禁忌多多,我不相信那些迷信的说法。”

不接手太可惜

1987年,陈宝发辞掉工作,回到店里帮忙,后来也顺理成章接手爸爸留下来的老招牌。他说,“从小看爸爸煮炒到大,怎么不会做?而且不熟不做,我如果不接手,老爸就会把店卖掉,卖掉的话就没有了,那有多可惜呀,他都做那么久了。”相同的一番话,现在换成他的儿子陈志铭说了。

陈宝发正在积极培养22岁的陈志铭,成为第三代的传人。採访当天,他让儿子炒茨粉根,炒好之后他看了一眼,温和地指点儿子说,“面条颜色深了点,而且水分不够,面条略显干硬。”陈志铭在一旁虚心受教,我问他压力大不大?他摇摇头说,“还好,我习惯了。”跟着爸爸才两年时间,他自知需要时间历练,才能够达到爸爸那般如火纯青的境界。

对于儿子的表现,陈宝发也颇满意,很多时候他放手让儿子去做。毕竟,他会像自己的父亲一样,终将在岁月中慢慢老去,到那时候,这样的老滋味便得靠下一代传承下去了。

(诗华日报记者 谢秀婷/摄影 陈为康)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中共闽清县委 闽清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