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四季常青,竹之自强、正直、坚韧的美好品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精神象征。当柔韧的竹子与粗糙的双手相遇,一场关于挣脱平凡、重获新生的旅程开始了。
从林间砍下的竹子,在匠人手中苏醒。砍、劈、拉、压,每一次形态的变化,都是与自然的低语。上拉下压,穿插回折,在竹篾间游走穿行的这双灵巧的手,来自三溪乡溪柄村73岁的老人张明太。对他来说,这把年纪还能靠手艺挣钱,幸福不过如此。
竹编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不仅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民俗艺术,更凝聚着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刀锋抖动间,竹片徐徐渐进,不急不躁。片竹成丝,细工慢活,丝丝回环。篾条交错,似星辰罗列。指尖轻舞,编织岁月的经纬。
起底、加密、收口……张明太的编织日常,恰似这细腻的竹编,节奏不紧不慢,满是怡然自得的韵味。而他每日编织时,也成了邻里老人们相聚闲谈的时刻。这双粗糙却又无比灵活的手,编织出的,不仅是属于他个人生活的美好图景,更凝聚起农村孤寡老人们的欢声笑语 。
竹编,不只是手艺,更是“守艺”。它承载着人文情怀,是乡村小院里的温馨记忆,是长辈手中传承的智慧。朴素的竹编作品,融入热爱与期待,见证质朴勤劳,成为文化传承的温暖纽带。
(记者 吴玉晶 郑新润)
你所不知道的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