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报数字报纸

2025年2月7星期五
刊号:CN-35(Q)第0065号

梅城报白岩山

按日期检索

二月 2025
3
4
01
0203040506708
0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幸福初心

□ 作者 池宜滚

生活的阳光成色,心中的美好体验皆是幸福。人们常把幸福与财富挂钩,但有时候,幸福却可以是精神的愉悦。回首自己的成长历程,固然不乏物质增长加持的幸福感,但有些幸福,却无关财富。几分压岁钱,一个老故事,都曾意外地触及幸福的初心与真谛。

我五岁那年,时值20世纪80年代初,尚属物质贫乏时期,人民币票额从分到角到元,最大额是拾元,全系列总称“十八块八毛八(各种面额的总和)”。其中有三种分票,正面图案都是交通运输工具。除夕入夜,爸爸抓出一把零钱,以分票为主,少数角票,元以上为极少数。他光明正大地差别化对待:给姐姐的是元票,哥哥的是角票,我的是分票。对此,我强烈抗议。爸爸解释说:拿到分币才是最合算的,因为一分钱的图案是大货车,贰分的是大飞机,伍分的是大轮船,它们都会运很多东西,象征着将来会赚大钱。

我不太懂他们三人相视而笑背后的心领神会,但很欢喜地接受这样的期许,坚信爸爸开出的“支票”。此后,得到的压岁钱一年比一年多,但其象征性、仪式感与内涵,都未曾超越当初。在幼童眼里,钱先是好看的图纸,承载着不一样的理解、感悟、愿望,这些是离开币值,也能得到表达和传播的。无巧不巧,爸爸用哄小孩的说辞,很好地传递美好,种植希望,留下幸福感。而一旦更懂钱了,钱就只是钱,反倒“贬值”了。

事实上,那时我们的压岁钱甚至所有零花钱,都不会随意花掉,而是攒到一定数量,又交回给了父母。最多一次,我攒足了300元上交。那时家里正缺粮,就用它买了三百多斤谷子,解决了一时饥荒。为此,母亲多次当着我的面跟亲戚炫耀小儿子的爱家和懂事。钱是养家的,这是童年时期的我,对它最深刻的认识。把钱花在父母肯定的地方,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和幸福感所在,这是我自小在钱面前保持的天真和幼稚。

对钱的另一番感悟则跨越了很多年才完成,它始于爷爷讲的《没米乐》故事。故事说某财主与穷秀才比邻而居,财主富有,却总为怎样才能更富有而操心,过得并不快乐。穷秀才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每天弹琴吟诗,其乐无穷。财主老婆诧异不已,财主开导她说:“秀才是没米乐——穷乐,但凡有点钱,就乐不起来了。”他还特意给秀才送了几贯钱。当晚,秀才就“罢演”了,唉声叹气,一夜无眠,次日就把钱还给了财主,才又恢复了一贯生活。财主得意地说:“你看,有钱就不乐了,没钱才乐!这穷乐!”

爷爷也笑话穷秀才,我们跟着鄙夷。直至体验过物质增长,快乐后退的事实,我才质疑爷爷的评判。如今我想问的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人一旦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钱上,就容易陷入无止境的向往,从而眼中再无其他。财主以钱挂钩所有幸福,实则放弃了幸福的其他层次。而透过钱看到生活本身,应该说比单纯有钱更富有。穷秀才选择安贫以乐道,乃是拥有了钱之外的东西。他快乐的有坚持,有操守、有品质。土财主理解不了,故而不屑一顾;爷爷理解不了,故而随之嗤笑;我也是很久以后才懂得:有一种幸福,是知足常乐。

我们说福求福,并没有统一标准和固定模式,但多问初心,守好心田,本身也是幸福。接受币值最小的压岁钱,拒绝他人白送的钱,看起来都不聪明,回味起来却都很智慧,因为二者都没有被钱挡住所有的目光。这些取舍,也都在最细的地方,折射着“福”的初心与本质。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中共闽清县委 闽清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