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热火朝天,闽清“智造”飘洋过海,瓷窑开炉,发展之火熊熊升腾。
绿色画卷徐徐铺展,清韵山水名扬八方,橄榄湖畔,“诗和远方”触手可及。
城市更新与时俱进,长者食堂饭菜飘香,烟火气息,托起百姓幸福时光。
2024年,见证了闽清奋斗的身影:县城更新样板考核排名全省第一,成功创建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乡村振兴热度综合指数排名全省前十。GDP预计跨越500亿元大关,比增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增10%……一连串喜人的成果,书写了勇攀高峰、勇争一流,高质量推进“六个新闽清”建设,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市“后花园”的靓丽答卷。
锻长补短
打造活力新闽清
冬日天寒,白金工业园区内却暖意十足。火热的窑炉内,一排排瓷杯刚刚出炉,一水儿白中带青的“碧水青”,为瓷器勾勒出别具一格的典雅轻灵。
这种“碧水青”,曾经仅存于博物馆的残片藏品上。历经一年多的研究与调色,市陶瓷行业技术创新中心成功复原“碧水青”,结合寿山石大师作品打造的工艺造型,全面开拓艺术瓷市场,让“东南瓷都”的金字招牌重焕光彩。
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这股新风,正吹向闽清的千行百业。
综合施策,升级动能。2024年,闽清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5家、备案科技中小型企业14家,R&D经费增长28%。
“2024年,闽清与东华大学战略合作,签约成立东华闽台陶瓷研究院;大莲电瓷也入选第八批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闽清县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与此同时,九鼎建设集团专利技术获得省三等奖,礼恩科技荣获福州市政府质量奖总分第一。
与“东南瓷都”齐头并进的,是同样历史悠久的“建筑之乡”。一年来,闽清大力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赋予“建筑之乡”新的时代内涵。
接板、下料、组立、走下生产线……一个个形态各异的钢构件奔向全国各地,成为不可或缺的“钢铁骨架”。“我们的钢结构产品具有量身定制、施工周期短、绿色环保等众多优点,受到全国市场的广泛欢迎。”中建海峡福建钢结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延链补链,协同发展。走出中建海峡钢构,广阔的闽清绿色建筑产业园建设有序推进,一连串链主企业先后入驻,打造规模集聚、配套完善的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新一期工程稳步推进,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据统计,2024年,闽清建筑业产值达1382亿元,稳居全省县区第一。
坚持项目为王,强化工业支撑。绿色建筑产业园的发展故事,在闽清大地上不断书写:“一区四园”集聚化、规模化效应逐渐显现,经开区产值突破150亿元。绿色建筑产业园落地台宝智能化家具等延链补链项目5个。东桥表业园重启建设,一期建设厂房近2万平方米。77个工业技改项目完成投资51.97亿元,比增27.1%。新增提升规上工业企业10家。
强化投资拉动,增强企业向心力。闽清深化项目全生命周期协调服务,超前谋划储备项目239个、总投资377亿元,万福创新园等65个项目开工建设,鑫严创新型智能环保设备等47个项目高标准建成,476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50亿元。
2024年,闽清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便民地图”全新上线,在全市率先运行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三期),推行地籍测绘、金融信贷、交易过户等“一体化”服务,企业和群众办事按下“快进键”;建立全县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融资贷款3.8亿元、提质增效贷9500万元,“金融活水”惠及万家。
产业兴,则百业兴。新的一年,闽清将坚持以产兴县,扎实推进“工业提振”三年行动,大力培塑装配建筑、绿色建材、新材料、现代制造四大重点产业链,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坚持项目为王,锲而不舍壮平台、谋项目、保要素,为现代化国际城市后花园建设提供更为坚实的发展支撑。
深耕厚植
共建活力新闽清
青山环绕,碧水相依,漫步水上栈道,波光粼粼的江水中,自有一番舒畅与自由。节假日,雄江漂浮公园人流如织,为美丽的闽江再添靓丽风景。
雄江镇梅雄村,因库区搬迁而生,一排排网箱与渔船曾是江上司空见惯的风景。2024年3月底,因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要求,雄江镇壮士断腕,清退全部网箱,并结合乡村振兴工作,探究转型之路。如今的雄江,早已大不相同:民宿酒店纷纷落地,水上景点方兴未艾,“福州小洱海”的口碑日渐响亮……绿水青山成了村民的金山银山。
从昔日的渔业乡镇,到今天的旅游胜地,雄江的成功转型,见证着闽清在农文旅融合发展领域的不懈探索。2024年,闽清县2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1亿元,形成35条精品旅游线路。九野小镇、心上莲、溪源裡……如雨后春笋般不断萌发的景区,为“清韵山水”增添自己的注解。据统计,2024年,闽清游客接待量584.6万人次、比增29.8%,旅游总收入49.8亿元、比增38.1%。
漫步雄江街头,不仅可以欣赏秀丽的橄榄湖,更有饱含两岸青年心血的一个个小细节:村口的松鼠吉祥物,由台湾团队精心设计;墙上的创意门牌,源自两岸青年建筑师的操刀;乡建乡创基地,已经成为孕育两岸青年梦想的摇篮。这里,已成为全省乡建乡创示范区。
2024年,闽清对外开放领域持续扩大,出台15条惠台政策,成立闽台融合法务中心、法律服务中心,设立省级创业就业基地,累计吸引16支台湾优秀团队跨海而来,更有海峡乡建乡创家园等8个项目落地运营,两岸交流在此开花结果。
“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闽清也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为乡村发展赋能聚势。
建设产业链,提升附加值。闽清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累计建成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2家、省级农产品场地初加工项目5个。新增省级优质场(社)11家。
深耕特色农业,闽清因地制宜,根据各镇、村实际情况,持续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道路,着力提升农业品牌竞争力,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总量达9件、居全市第一。
培养产业人才,增强发展后劲。闽清修订农文旅产业特色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新增产业特色人才16名,选认科技特派员89名,培训高素质农民1348人次。塔庄、省璜山边等10个镇村入选第二批全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对象名单。
向富而行,向美而生。新的一年,闽清将继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鼓励发展上下游产业,持续推进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园建设,打造更多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统筹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带动广大乡村各美其美,奋力走出一条具有闽清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不忘初心
守护幸福新闽清
正午,一家家长者食堂内准时飘出菜香。老人们说说笑笑,在饭桌前坐好,品尝一顿物美价廉的午餐,再聊聊街头巷尾的趣事,浓浓的烟火气氤氲而出。
“一餐8元,物美价廉,还能交几个新朋友,现在再也不愁煮饭问题了。”79岁的林云花是长者食堂的常客。借助食堂里开设的银杏乐龄学堂,她和邻居们成立了广场舞小队,每天跳舞锻炼身体。“退休生活也可以很精彩!”
从城区,到乡镇,以长者食堂为代表的一连串民生项目,在闽清大地织起一张温暖的“保障网”。2024年,闽清坚守初心使命,探索更多为民利民渠道,让民生保障更有温度——
城市更新与时俱进:“三大省级样板”交出高分答卷,梅城印记更新改造等18个项目完成建设,梅溪大桥2025年元旦前完工通车,南山纵二路2025年春节前贯通,为城市注入更多活力。
生态治理有力推进:建陶行业污染整治取得积极成效,水口库区养殖网箱清退全面完成,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植树造林1.45万亩,提升绿盈乡村6个,建档保护古树名木944株,森林覆盖率达69.92%,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达99.7%。
发展成果惠及群众:民生支出占比保持80%以上,70件省、市、县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金沙上演惠民工程等一批民生项目建成投用,建成投用长者食堂9家,改造提升农村幸福院12所。
医疗服务更具水平:投入4000万元升级县总医院急救中心和六都医院硬件设施,不断提升4个县域医疗次中心服务能力,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国家基本标准全覆盖,群众在家门口更有“医”靠。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5年,闽清将坚持人民至上,矢志不渝办实事、解民忧、惠民生,高质量办好28件县级为民办实事项目,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严格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医疗救助、优待抚恤等政策,彰显更加可感可及的民生温度。
东风浩荡,暖阳融融。行走于梅溪两岸,悠悠碧水,满山青绿,无处不涌动着向上发展的无限活力与蓬勃生机。闽清,和生活于此的32万人民,跨过又一个幸福的四季年轮。新的一年,闽清将牢记为民初心,勇担发展之责,激发奋进之志,凝聚前行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力谱写闽清发展新篇章。 (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