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福州市公布了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闽清县的《陈旸传说》成功入选,为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传承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礼乐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闽清县近年来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将礼乐文化发扬光大,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内涵,也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从一本书到一个舞台
《乐书》演绎千年礼乐
闽清,古称“梅邑”,是一座有着1100多年建县历史的古城。这里孕育了丰富的礼乐文化,成为这座古城的文化之魂。
北宋年间,闽清县宣政里漈上(今云龙乡际上村)出了一位杰出的音乐家陈旸,他与胞兄陈祥道分别撰写了《乐书》和《礼书》,这两部著作被誉为中国迄今保存最完整的礼乐文化文献之一,代表了我国古代南方礼乐文化的两座高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旸的《乐书》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音乐百科全书,全书共200卷,分为“训义”和“乐图论”两部分,内容涵盖雅乐、俗乐、胡乐及乐器,并附有540幅插图,保存了极为难得的古代音乐资料。因其在音乐学领域的卓越贡献,陈旸被后人尊称为“乐圣”。
《礼书》和《乐书》在清乾隆年间被收入钦定《四库全书》,亦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这也是至今可查福建历史上仅有两部被收录《四库全书》的书籍。
为传承和弘扬“二陈”礼乐文化,闽清县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近年来收集、整理了有关陈旸的民间故事,汇编成《陈旸传说》,并以民间文学类别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陈旸传说》成功入选市级非遗,不仅为闽清礼乐文化增添了新的光彩,也为礼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近年来,闽清县举办了纪念陈旸诞辰950周年暨礼乐文化周活动、“二陈礼乐文化”征诗等活动,促成闽剧《乐圣陈旸》的成功创作,并在2021年第八届福建艺术节获得多项大奖。此外,闽清县还成立了闽清县映山红艺术团,编排礼乐歌舞节目进行表演,让礼乐文化在舞台上绽放新的光彩。
如今,在闽清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陈旸的《乐书》早已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精神力量。闽清县每年的节庆活动,都是对礼乐文化的一次次盛大致敬。
闽清礼乐文化浓厚氛围弥漫城乡。闽清县体育中心经常举办与礼乐文化相关的活动。在街头巷尾,在休闲娱乐公共场所,在公园里,在古厝里,村民们自发组织各种村唱村乐活动,用古老的乐器演奏着悠扬的旋律,共同奏响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在心上莲,村民们通过村唱活动,传递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礼乐文化的热爱。在坂东镇等地,乡村网络歌手通过大联唱平台,将礼乐之声传播到更广阔的空间。
这种全民参与的氛围,进一步推动了礼乐文化在闽清的发展,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与传承意识,也让礼乐文化在闽清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代代相传。
从一部视频到一份传承
礼乐传播插上现代翅膀
在闽清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陈旸的动人故事。这些民间传说故事,如“陈贤良与皇帝辩宝”“贤良陂”“陈贤良拜石得泉”“陈晋之读书法”等,通过口口相传,代代传承,成为闽清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旸传说》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将陈旸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以及民间传说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这部视频不仅让人们更加了解了陈旸这位伟大的音乐理论家,也让礼乐文化在闽清人民心中扎下了更深的根。
在数字化时代,新媒体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闽清县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将礼乐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让古老的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近年来,闽清县通过拍摄礼乐文化宣传片、制作礼乐文化短视频等方式,将礼乐文化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公众。这些视频和文章不仅介绍了“二陈”礼乐文化的历史渊源、主要内容和重要地位,还展示了闽清县在传承和发展礼乐文化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其中,一部名为《礼乐闽清》的MV在各大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好评。这部宣传片通过精美的画面、生动的解说和悠扬的音乐,将闽清礼乐文化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闽清县还利用直播平台开展礼乐文化讲座、礼乐文化体验活动等,让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礼乐文化,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除了新媒体传播外,闽清县还积极推动礼乐文化进校园、进社区,举办各种以礼乐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如“礼乐闽清·‘梅’好向‘网’”网络文化节、“礼乐闽清 唱响梅邑”音视频征集大赛、礼乐文化讲座、礼乐文化展览等,让礼乐文化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深入人心。通过这些活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参与到礼乐文化的传承中来,为闽清礼乐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一座馆到一个产业
礼乐文化助力经济发展
在传承和发展礼乐文化的过程中,闽清县不仅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还积极将文化与经济相结合,探索礼乐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陈祥道、陈旸纪念堂是闽清县传承和弘扬礼乐文化的重要场所。这座纪念堂位于梅城镇南山麓,主楼是一座四层建筑,威严肃穆。纪念馆内,陈祥道、陈旸的塑像立于大厅正中,彰显博大精深的中华礼乐文化精神。这里不仅展示了陈祥道、陈旸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还收藏了许多与礼乐文化相关的文物和资料。近年来,闽清县对纪念堂进行了升级改造,完善了基础设施和展示内容,使其成为集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传承、文化交流、学术研究、研学培训、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所。
同时,闽清县大力发展礼乐文化事业产业,依托礼乐文化资源,近年来实施了礼乐文化“八个一”工程,出版了《陈祥道、陈旸与中华礼乐文化》书籍,编撰了长篇小说《乐圣陈旸》等。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闽清礼乐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为礼乐文化事业产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闽清县还积极推动礼乐文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多元化的产业链条,如将礼乐文化元素融入陶瓷等传统工艺品中,提升这些工艺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
此外,闽清县还探索打造“礼乐文化+乡村振兴+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极力把音乐产业这一产业链长、关联产业多、拉动作用强、市场潜力大的新业态做大做强,培塑了“礼乐圣地·中国闽清”“乐圣陈旸”“礼乐闽清·乐圣故里”等文化IP品牌,“乐圣故里·中国村乐”“礼乐闽清·村村天籁”系列活动常态化开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提升了闽清县的文化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
作为闽清特有的文化名片,礼乐文化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更将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后,闽清县将继续深入挖掘礼乐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深化“礼乐闽清”“乐圣故里”等品牌建设,大力推动礼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乐圣文化大IP转化为产业优势,带动闽清农工商文旅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事业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助力闽清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礼乐文化高地。
(福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