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石”师傅张延诗
张锐泰作为砌石大师傅,一生带出了许多高徒。如六都湖头村广德洋自然村的黄大法,后来成为福建省公路局第三工程处砌石师傅,评为七级工,是该单位级别最高的一个高级工。又如三都文定村的许宝官,20世纪60年代初建成的“闽清县工人俱乐部”石部工程由他领班砌筑,成为那个时期县内的一项精品工程。张锐泰的次子张延诗,也是其砌石技艺的主要传人。
张延诗,生于1933年12月,从小受匠师之家的影响,青年时就随父学习砌石,深得真传,技艺精湛。1956年,23岁的张延诗被福州仓山建筑公司作为砌石技术人才吸收为员工,并给予公司的最高技术级别——六级工,成为该公司的技术骨干。他砌石技术又快又好,光工效就是其他砌石工的两倍。1964年,张延诗成为福州铁路建筑工程段石部工程顶梁柱。“文革”回家乡参加许多大型工程建设,留下不少优质精品之作。
院坪水库。位于今梅溪镇榕院村。有效库容42.8万立方米,是县内第三大“小(二)型”水库,属于当时县重点工程。1966年动工,1970年建成,前后历时5年。其中的大坝基础、涵洞、溢洪道、引水渠等石部工程,均属要害部位,安全质量要求高,且石方量大,战线长,地形复杂。张延诗认真负责,亲力亲为,工程经历了半个世纪,这些关键石部工程依然安然无恙。
岭头石拱桥。位于梅溪镇榕星村岭头自然村。桥长13米多,桥宽4米,单孔跨径3.3米,桥高约4米,建成于1967年,用传统的“干砌法”修筑而成的石拱桥。全桥条石砌筑,直角如线如垂,拱券圆弧优美,边坡如墙;纹路平直,粒间相错,行间相衔,美观严谨,俨然一座雄伟的拱形城门。全桥不仅不用半点砂浆水泥,更少见石片贴垫,足见技艺之高超。如今,历五十多年岁月蹉跎、山洪冲刷,片石未移,巍然屹立。
梅溪石拱桥。建于1971—1972年,位于梅溪城镇唯一栋段,是一座88米大跨径、拱圈薄、拱度平、全长125米、桥宽7.5米的单孔空腹式石拱公路桥,由张延诗领衔主导的又一重大工程。该桥于1972年,刊载入《中国建设》月刊外文版,向世界展示其建筑技术成就和风采;10年后的1981年,梅溪石拱桥又被图文并重收入南京工学院主编的《高等学校教材·砖石结构》一书,以作为“单孔空腹式石拱公路桥”的典范,称其“将石料在桥梁建筑中的利用推向一个新的水平”,作为全国高等院校建筑专业教科书。
闽江闽清大桥。建于1974—1976年,位于今梅溪镇上埔村和梅埔村之间的闽江上,为当时福建省第一座跨越闽江的公路大桥。该桥全长733.7米,宽11米,为省交通运输厅设计部门设计。在前期现场调研中,特别考虑到闽清当地具有传统精湛砌石技术的因素,所以,桥面虽然采用“大跨径混凝土箱形拱桥”结构形式,而高度44米的7座大桥墩和墩中小拱、2座大桥台等却设计为“浆砌条石”结构。桥墩桥台的石部砌筑特聘张延诗领衔承担。前后历时三年建成精品工程,12米高度段垂直度误差不超5毫米,水平缝及石面方整平直,几近完美地完成了技术难度大的大墩之上的小墩小拱。闽江闽清大桥项目后来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张延诗也因此得到“福建省0七四0四工程指挥部”的最高奖赏——评为“先进生产者”,捧回奖状和搪瓷奖杯。
另外,仅县城区域内,就有1984年建成的梅城大桥,全长近140米,宽11米,3大拱孔为双曲混凝土拱券,2座桥墩、2座桥台和18个小拱券均为条石砌筑。有1986年建成的台山大桥,长近百米,宽10米,2墩3孔,全石拱桥。其中间单孔跨度50米如长虹飞架,两头各一辅孔似城门耸立,大拱之上配以对称的两组6只耳孔,通透美观。还有1992年建成的梅城大路大桥,桥长113米,宽10米,2孔1墩2台,空腹式石拱桥,每孔跨度40米。这些石构桥梁,不仅雄伟坚固,而且美观精致,历经洪峰,完好如初,处处透露出“大石”师傅张延诗及其团队砌石工艺实用与艺术的双重价值。
四、由石匠到总工的张和球
张延诗的侄儿张和球,生于1953年,1969年初中毕业,即跟随其二叔延诗的学石工,并迅速成长为大匠级人才。
1970—1974年上半年,和球的砌石轨迹涉及闽尤公路金沙溪头段挡土墙,榕院院坪水库渠道,闽清二化挡土墙、蓄水池等各种石砌工程。
1974年下半年,他和张延诗团队进驻闽江闽清大桥左岸的工地“鱼鳞房”,参与砌筑7座44米高石构大桥墩,创下“12米高度段垂直度误差不超5毫米”技术规范的最高标准。1976年,他与师傅张延诗双双捧回了“福建省0七四0四工程指挥部”的最高奖励——“先进生产者”奖状和奖品。
1977年初,张和球率领砌石工程队深入闽中尤溪县汤川的深山老林,承建香湖水电站压力管道石部工程。1977年下半年,率队进入闽北沙县——建设县林业机械修造厂大车间。为解决钢筋水泥缺乏的矛盾,设计方将图纸中原本是混凝土结构的16根承重柱改为条石砌筑。其高度达8米,4.5米以下规格为1×0.5米,上半部3.5米规格为0.5×0.5米。张和球领衔“将条石当砖砌”,一举以优质工程和良好声誉在沙县立稳脚根。
1978年,张和球所在团队已由单项砌石转向了整个工程建筑。此后,张和球的建筑生涯遍及省内外的沙县、南平、福安、安溪、罗源、福州、郑州以及县内等地各大建筑项目。其中代表性的有:福安鸿辉房地产公司的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2座高层、17座别墅、19座多层的项目,郑州省委办公楼,郑州商业银行,福州润华山庄别墅群,罗源东方星城,南平步行街,福州南门兜西河里市场,福州五四北保障房,秦禾商业综合体,闽清百荣新天地等。如今,他虽年逾古稀,但其从艺之履却正当年富力强。
纵览张氏石匠世家的发展历史,他们与社会经济脉搏相起伏,与时代建筑需求相呼应,由“粗石”到“幼石”,再“大石”到“总工”,一路走来,与时俱进,顺势发展,不断进步。之所以能够如此生生不息,尽管有万千的因素,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真谛却始终贯穿其中,永恒不变,这就是可贵的工匠精神。愿后人在如履平地走过梅城这些石构大桥时,愿人们在鉴赏这些艺术精湛的石构桥梁时,也要记得这些石匠大师和他们的技艺与精神。
梅邑探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