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报数字报纸

2024年9月27星期五
刊号:CN-35(Q)第0065号

梅城报一版要闻 以更高站位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后花园” 闽清:“后花园”里群芳艳 山水闽清万象新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梅城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闽清:“后花园”里群芳艳 山水闽清万象新

江水滔滔,奔腾东去,迸发千帆竞发的活力;青山连绵,生机无限,绽放百花齐放的风采。山水相依,城兴民富,奋进75年,闽清人民以智慧与汗水,绘就一幅波澜壮阔、日新月异的发展画卷。

将指针拨至2024年,千年梅邑,风华正盛。融入都市圈,建设山水城,乘上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的“东风”,闽清蹄疾步稳,阔步向前,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后花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州实践贡献闽清力量。

一块金字招牌

折射“智造”求索路

“建筑之乡”,自改革开放以来,这块熠熠生辉的金字招牌,一直被闽清牢牢地端于手中。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是闽清建筑业的黄金时期,建筑工人们自发创建集体企业,下海拼搏。鼎盛时期,甚至出现了“一乡镇一建筑企业”的繁荣景象,也让闽清成为全省首批“建筑之乡”。而今,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契机,闽清大力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赋予“建筑之乡”新的时代内涵。

从制度出发,固本培元。老字号集体企业难以跟上时代,闽清推动企业改组,引入民间资本,加速从集体企业到民营企业的接力跑,提升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

从技术出发,推陈出新。以新技术“把脉”企业生产,推进数字化发展。中建科技、海峡钢构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核心技术,布局新型建材、装配式构件产业,打开建筑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之路。

从模式出发,集聚发展。闽清县着力挖掘“链主企业”,建立梯次培育体系,壮大建筑业千亿产业集群,闽清经济开发区、绿色建筑产业园、白金工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等四大工业园区聚链成群。

“去年建筑业总产值保持全省第一,今年预计突破1300亿元,占据福建省‘建筑之乡’榜首。”闽清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观一域,可知全局。变制度、强技术、建园区,焕新升级的故事,正在更多领域内开花结果:大莲电瓷主攻配电网用瓷绝缘子,获51项专利技术,产品远销海外,带动整个陶瓷行业迎来转型新风;普洛集团世界首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沾头机,引领制笔设备向高效、智能迈进;礼恩电缆进军航空航天电线领域,让闽清制造在更大舞台上发光发热。

据悉,闽清全县现有战略性新兴企业65家,占工业总产值比重38%;62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32.92亿元,比增26.35%。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企业力争“单项冠军”,从制造到“智造”,闽清迈出产业升级的关键一步。

一座江上公园

绘就乡村振兴梦

洁白的云朵,蓝色的波浪,再怎么摇晃,云朵都慵懒地浮于波浪之上。离开雄江漂浮公园时,游客小陈特意戴上了这个可爱的文创钥匙扣:“闲适而惬意,很喜欢这种感觉!”

江面,是浮于水上的漂浮步道,搭载于其上的船屋、运动场、咖啡馆,共同编织如梦境般舒适的漂流体验;江岸上,是刚刚落地的各类民宿、咖啡屋,以及全面提升改造过的美丽村居;放眼望去,少了网箱的橄榄湖犹如无瑕的翡翠静卧于山间,美得令人心悸……雄江,这座昔日的库区渔业乡镇,正渐渐绽放不一样的光彩。

“今年3月底,雄江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达的网箱清退任务,同时启动了向文旅发展转型的新路径。”雄江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雄江着力引入文旅业态,结合乡村振兴与乡建乡创,打造多个文旅融合样板项目。“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雄江迎来数万客流,很多村民也开起了民宿餐饮。上了岸,一样能致富!”一处处偏远小村,一条条振兴大道。闽清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积极探索乡村振兴闽清模式,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乡村振兴样板,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新格局。

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在上莲,“心上莲”景区坚持建设农文旅景区,变稻田为特色景观,打造集研学、康养于一体的“世外桃源”;在东桥,九野小镇立足交通优势,以“微度假”为核心理念,打造福州首个田园运动文化小镇;在坂东,宏琳厝联动周边古厝民居,打造集中连片示范区域,进一步提升旅游体验,变老地标为新名片。

夯实基础,发展特色农业。各乡镇加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培育,依托优良品质、科技赋能、特色营销,把“土特产”做成富民“大产业”。云龙西红柿、省璜香糟鸭、塔庄龙晶葡萄、下祝水蜜桃等一批“梅”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全面打响,新增“闽清西红柿”“闽清甜笋”2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补齐短板,建设和美乡村。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常态化开展“护河爱水、清洁家园”“六清一改”行动,逐步实现“水清、地洁、环境美”的人居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勾勒出一路一风光、一村一画卷的和美图景。

徜徉在树荫下,漫步于田埂上,品田园诗情画意,看宜居和谐村落,这条乡村振兴之路,闽清走出了特色,也走向了未来。

一处长者食堂

托起幸福岁月长

拉上几个闺蜜,唱首歌,跳支舞,再吃上一份热气腾腾的营养餐,退休后的林云花,爱上了家门口的长者食堂。“吃饭便宜又方便,还能和朋友一起活动,去的次数越多,越离不开那!”

从闽清城关的街头巷尾,到深山中的乡村,再到风景如画的橄榄湖畔,闽清的每个城市角落都有长者食堂。近年来,闽清牢记“一定要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的殷切嘱托,推行“长者食堂+乐龄学堂”农村养老服务模式,为“家门口”的幸福养老再加码。

实惠又方便,是林云花老人对长者食堂的第一印象。她最常去的食堂,价目表被挂在门口的醒目处,仅需8元便可品尝一荤二素一汤,更有送餐上门、生日免费用餐等暖心服务;不远处由社会爱心人士自发建成的十方家,为老人提供免费午餐,每日中午都会排起长队。

幸福的晚年生活,源自物质的寄托,也源自精神的满足。依托长者食堂,闽清开办一系列乐龄学堂,推出知识讲座、兴趣课堂、学习班等系列互动课程,实现玩有伙伴、其乐融融。

“一起包月饼,一起上课,吃了饭就出来一起跳舞赏月。”退休后,林云花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和年轻人一样,她有了自己的“饭搭子”“舞搭子”。“能听课,能聊天,还能一起玩,学堂里越来越热闹了!”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一个朴实无华的愿望,映射着社会的温度,也昭示了美好的生活品质。近年来,闽清用心用情办成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亮出一份份共享幸福的民生答卷:

为民办实事,更有着落。对标就业收入、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9项省、市、县级“为民办实事”项目有序推进,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

遇到困难,有个地方找说法。闽清上线县社会治理中心,整合乡镇部门和社会组织等资源力量,实现一站式服务,有效推动矛盾化解,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上门办事,不用再求人。闽清持续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拓展智能“秒批”“秒报”服务,在全市县区范围内率先打造不动产登记平台(三期),打通不动产登记与税务、住建以及水电气等多部门数据共享链,打造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国泰民安,家庭团圆,吃穿不愁,这就是幸福。”75年来,于看不见处,闽清人民的幸福感日复一日拔节生长,托起一座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

一块特色门牌

见证两岸青年梦

热情似火的8月,第十二届海峡青年节逐梦而来,数十位台青与大陆同伴相会在橄榄湖畔,共同探寻乡建乡创的美好蓝图。短暂的相聚之后,他们为雄江、为闽清留下了什么?

“这块门牌,就是他们留下的宝贵记忆。”村民吴绍果,台青们口中的“吴叔”如是感慨。短短的两天里,两岸青年认真聆听吴叔的家庭故事,并以此为灵感,为吴叔定制了一块门牌。

如今,这块要素满满的门牌便挂在他的家门口,渔网、渔船,是吴叔过去赖以谋生的工具;青山绿水,是吴叔院中便能看到的美景。“家里正缺块漂亮的门牌,往上一挂,有面子!”

一块块门牌,留在了雄江;一条条足迹,留在了闽清。响应福州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先行城市,闽清以闽台乡建乡创为平台,通过政策扶持、机制对接、情感牵引等路径,吸引更多台湾建筑师与文创团队参与到闽清乡村振兴中。

完善机制建设,搭建广阔平台。闽清出台两岸乡建乡创合作15条政策措施,完善“五年免租金”等政策及配套服务保障,引进越来越多的台湾建筑师、乡建乡创、文创团队入驻闽清。

做强产业培育,催生新型业态。各乡镇立足资源禀赋,各自谋划培育一批多业态融合的乡建乡创合作项目,三溪乡“百年油坊”、上莲乡某年某月体验馆、金沙镇海峡两岸圣君文化旅游节……连串项目,形成创建集聚效应。

打造特色品牌,激发乡创动力。各类交流活动常态化开展,城乡永续学院等一批台青品牌落地闽清,为文创成果落地转化提供渠道,带动更多台青台企参与到闽台乡建乡创合作中。

 2022年,闽清获评省级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县。2023年,“青连两岸—创享美好生活”乡建乡创交流营、“第二届海峡乡建乡创奖”等活动在闽清成功举办。来到闽清,台青不仅是看一看,更愿意留下来,将这里当成自己奋斗创业的第二故乡。

75年,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终于换来大美闽清的沧桑巨变。传承千年古城风华,展望闽都宏伟蓝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闽清将全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市“后花园”,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州实践中再放异彩。

(福州日报)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闽清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巡礼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中共闽清县委 闽清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