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报数字报纸

2024年6月28星期五
刊号:CN-35(Q)第0065号

梅城报白岩山 浮头老街的前世今生 老家门前老枫树 这一次晴来 走在花的旁边(上) 豪 放 西 瓜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梅城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一次晴来

□ 作者 池宜滚

这一次晴来,感觉已经是很深的夏了。再一周就入夏至了,本来就是盛夏时节。高考都已结束,端午节已然过去,各地的杨梅也陆续落地,我怎么还陷在早前的季节出不来?这份时间迟延的错觉,只怨一直的雨天和清凉。

一波又一波的雨天,从四月就开始的吧?气象部门推出的文章,提到名词叫“五月寒”“六月寒”,这样的天气,倒真给我们“在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感受。气温一直在30来度上下徘徊,一微有抬升的趋势,就来一场雨。而一场雨,最起码就下个一周,接着又来一场雨。隐约就是一张雨幕,从仲春直盖到仲夏。曾经的清明像清明,一直雨纷纷,茶叶、春笋、青蛙都醒来。此后,似乎就一直是“清明”,又雨又凉。

我们点开“知天气”,常是一星期一溜的雨天标志。老农们则启动农谚来论证久雨的正常,好像祖先对任何一场雨都有经验。他说“谷雨多水益耕田”;他说立夏“夏雨常相连”;他说“小满有场霉”;不是他说的,但“梅子熟时家家雨”;他又接着说,端午前后常有两场大雨(俗称“龙舟水”),专门来“洗粽叶,流棕碱”。而这里的“场”不是次,是好几天。好了,至此已经“下”够了近两个月雨了。天气预告里雨天的标志,却继续打到了“夏至”呀!

没完的雨季,一定藏住了什么,让我对时间有很大的错觉。

它藏住了笋变成竹子的过程。我还惦记一个月前就烹制的“夏饼”,它象征着一年的春笋吃尽了,该长竹子了!但此后天气仍停留在立夏时节的样子,只听姐姐说,不下雨就上山砍老竹子(一般是新笋成竹后才开始)。到可以砍竹子的时候了吗?直到上周去野外,才发现新竹早都伸展枝叶了。难怪李娟说,城市基本上排除了季节。

它藏住了蝉虫的长歌。前阵子在乡镇工作的朋友发来了一张在林下石径的照片,并说明被蚊子围攻得满手臂疙瘩。我问她蝉鸣了没有?随后她发了一段鸣蝉嘹亮的视频。但江滨公园里林荫上的蝉明确未出现呀!我天天给老爹打电话,那电锯场般伴奏的蝉声也明确未出现呀!

它藏住了我对花期的敏感。我总是通过江滨公园里一季一季不同品种的花开花落,感知时节的流动。但今年总是猝然地感觉:怎么柚花落尽啦?怎么青桐花全开啦?怎么蓝花楹掉光啦?季节不是一直不温不火地都在春末夏初徘徊着吗?盛夏才开的栾树底下怎么有花米了呀?好吧,迟钝的永远是我,各种生物,才不管阴晴凉热,人家有时钟一般精准的时间功能,开花坐果,从不会迷茫耽误。

它还藏住了我对时间的紧张。往常花繁花落,树腴树瘦,总催促着我快跑快干,但今年给我太多时间变慢的错觉,多了不少慢行慢为的心态。总有比实际慢一大拍的落差,心里常是一愣噔一愣噔地:哈,夏天来啦?哈,高考结束啦?哈,深夏啦?哈,又到“双过半”时节啦?每一回的“哈?”都给我错失了一段时光的懊恼。

今天照样卡在本场次漫长的雨天里,时不时一片哗哗的雨声,但在午后却露出了灿烂的太阳,街面干爽,气温很高,路边的芒果“啪”地落地,砸出一簇黄色来,我恍然穿越在去年此时的燥夏里。 这一次晴,明确告诉我已经是深夏了!虽然晴得依然短暂,不足两小时,但标识得够明晰了——随时雨停了,都会是盛夏模样。毕竟六月中旬,毕竟夏至即至。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中共闽清县委 闽清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