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闽清县委网信办、县教育局大力推进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基地校建设,精心培育特色典型,坚持典型引 路,以点带面,有效提升了网民素养和网络文明程度,营造了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日前,《福州日报》记者走进闽清几所学校,发现他们还真有不少妙招。
县城关小学:
满心期待的暑假到来了,许多孩子都按捺不住打开电脑、手机,网上冲浪。如何让他们在享受数字生活带来快乐和便利的同时,避免对电子产品和网络产生依赖,甚至上当受骗?闽清县城关小学早有准备,除了分发《致家长的一封信》提醒家长外,平常也在校内组织开展多种宣传活动,持续提升学生们的网络素养。
“学校常常对我们进行网络素养宣传教育,让我们感受到网络给学习、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如查阅资料,网课学习等;也教我们如何科学上网,拒绝网络沉迷,严防网络诈骗等。我还把学到的这些知识教给爷爷奶奶,他们都说我很厉害!”闽清县城关小学学生陈玟均说,不久前,她就教会了爷爷奶奶怎么用电脑观看学校举办的毕业典礼直播。
“以前举办联欢会,我们会把家长请到操场或礼堂,现在有了网络直播,家长在家就能观看了。”闽清县城关小学德育主任陈巧烽介绍,除了毕业典礼,家长会、运动会入场式等活动,学校也都采用了网络直播的形式。“家长的反馈都不错,说在国外都能参加家长会,而且当天如果有事错过还可以回放观看,很多直播场次的观看人数都是以万为单位的!”
引入数字技术,打造智慧校园,闽清县城关小学还进行了多种尝试。以行为规范评比为例,以前学生督导员拿着纸质表格进行巡查,扣分要写文字说明,不能直观留下存证,而且每周分数统计花精力、费人力不说,还容易出错。陈巧烽介绍,现在学生督导员巡查时使用智能移动设备,现场拍照上传,系统第一时间推送给班级老师,有异议的可以马上提出申诉。“节省了非常多的人力物力,也提升了学生督导员的执行能力。”
除了提升学生和家长使用数字技术和网络的技能,在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方面,闽清县城关小学也积极链接多种社会资源,凝聚家校力量。比如,组织师生积极参加闽清县委网信办举办的网络文化节系列活动;梅城派出所所长许敏来校开展讲座,通过大量鲜活的案例,宣传网络典型诈骗的特点及常见手段;召开“家校携手战‘疫’,共建清朗网络”线上家长会,旨在更好发挥好家委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强化家校联系,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等。孩子们还通过书法、绘画、手抄板报等多种方式,宣传网络文化、网络安全等。
闽清县城关小学校长林建杰介绍,近年来学校重视网络素养教育,投入力度大。近3年投入了4万多元更新师生电脑,还购买了摄像机、照相机等设备。在软件方面,每年投入4万多元购买彩虹校园软件进行学生行为规范管理。“我们将继续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对待、合理使用网络终端,增强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能力,有效保护学生的身心,让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在我校蔚然成风,共同促进我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溪乡中心小学:
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闽清县委网信办、县教育局大力推进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基地校建设。其中,闽清县三溪乡中心小学是山区学校的代表。在这里,留守儿童的比例较高,针对这一情况,学校从“一老一少”两方面入手,强化家校联动,提升学生们的网络素养。
日前,三溪乡中心小学德育主任朱金云一天走访了十几名学生家长。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背景、平时表现、个人习惯和家长的教育理念,反馈学生在校期间德、体、美、劳等方面表现和发展情况,向家长宣传防溺水“六不准”,交流教育理念、规划育人策略等等都是家访的重要内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宣传依法上网、文明上网、健康上网。“我们要了解学生在家使用手机的情况,并进行网络防诈骗、沉迷网络危害等文明上网宣传教育。”
家访,是三溪乡中心小学从“一老”入手,提升学生们网络素养的重要手段。记者在学校看到,一本本家访日志记录翔实,除了清晰列出家访内容摘要,还有家长们对本次家访的反馈。“一定全力配合好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感谢老师的关心,暑假会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在“一少”方面,三溪乡中心小学则不断加大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力度。“在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然而,有些同学自制力较弱,沉迷网络,那么网络就变成了一把‘双刃剑’。6月26日,考虑到暑假即将开始,三溪乡中心小学适时在国旗下讲话的活动中聚焦学会自律文明上网的内容,引导学生合理使用互联网。在闭学式上,又再次进行了相关的引导、警示教育。我们不仅在各个节点加强学生自律文明上网教育,还在平时常态化地进行宣传。”副校长陈通兴告诉记者,学校开展网络素养宣传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开展主题班会、晨会,发放调查问卷调查等,都能起到加深孩子们文明健康上网意识的作用。“未来我们还计划通过红领巾宣讲团到各个班级进行宣讲,让学生和学生进行沟通互动,达到更好的宣教效果。”
闽清县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县委网信办计划将三溪乡中心小学重点打造成留守儿童网络素养教育的特色校,先从少儿入手,再通过和民政部门合作,加大对爷爷奶奶等老年人群体的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共同推进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工作,提升全民网络素养。
白樟初级中学:
闽清县委网信办、县教育局坚持一校一策,大力推进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基地校建设。其中,地处陶瓷重镇白樟镇的白樟初级中学,特点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寄宿学生也有不少,再加上生源等原因,在学生管理方面增加了许多难度。“比如手机,就是个管理的大难题啊!”学校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郑而敏感叹。不过他告诉记者,这一情况从去年开始有了很大改善,关键在于学校制定了相关制度,让学生管理学生,老师进行适当引导,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探寻这一难题的破解之法,记者在白樟初级中学门口的保安室找到了线索。角落一个不起眼的柜子里码放着许多信封,信封里装着学生的手机。“每天都有学生在校门口执勤,用探测仪检查,督促他们将手机上交。”郑而敏介绍,学校规定手机不能带进校园,不过有些家长要通过手机和孩子联系,或者学生中午吃饭时要用手机支付,所以有的同学确实需要手机。“为了更好地对学生使用手机进行管理,我们就想出了这个办法,既不妨碍学生使用手机,也符合学校的规定,慢慢地带手机来的学生变得很坦然、很自觉了。”
为了确保没有“漏网之鱼”,白樟初级中学还从制度上对带手机进课堂现象进行了约束。“以前有学生把书本挖一个洞,然后把手机放进去,这种情况我们老师很难发现,但是同学就更容易发现。后来我们规定,如果有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同桌发现后没有制止,要承担‘连带责任’,事实证明效果不错。”郑而敏说。
不仅是在课堂上,哪怕在宿舍,手机管理同样严格。每天晚上,住校学生可以玩手机半小时,由每个寝室的舍长负责督促,时间一到就会将手机统一收齐保管,防止玩手机成瘾。
郑而敏告诉记者,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学校成立了学生会,下设6个部门,其中一个是纪律安全部,对协助老师管理学生使用手机起到了重要作用。“给学生会配强力量,我们都是精挑细选的,不见得成绩要特别好,他们非常积极帮助老师进行管理,有的还会给同学、老师修理电脑什么的,比如刚刚毕业的学生会会长就非常能干,而且团结同学。”
一年以来,白樟初级中学对手机的管理实现立竿见影的效果。校长谢必东介绍,原本学校的成绩在全县垫底,如今3个年段的成绩都有所提升,前进了好几名。“我们会继续采取主题班会、信息课、校园5分钟等活动形式,定期开展预防手机沉迷、网络沉迷、游戏沉迷等主题宣教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危害、增强防范意识,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培养文明使用网络的习惯。” (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