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报数字报纸

2022年9月23星期五
刊号:CN-35(Q)第0065号

梅城报百姓家园 沧桑石梁桥   守望家乡情 参观乡村文旅产业振兴工作站 我县举办欢度重阳节文艺汇演 “工会伴你成长”  金秋助学温暖学子心 公益广告 抵制邪教渗透 护航“无邪”成长 青少年社会心理健康公益讲座开讲 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庆典晚会在东京举行 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应知应会100问(四)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梅城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沧桑石梁桥 守望家乡情

云龙际上六坂桥

自古以来桥梁便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它种类繁多,造型各异。上期,我们带大家一起认识了石蹬桥.今天,我们就来浅谈一下闽清的石梁桥。

说起闽清县云龙乡际上村,大家都知道是宋代名人陈旸、陈祥道的故乡,却鲜有人知晓,这里还“藏”着两座宋代的石梁桥。

际上六坂桥——横跨于云龙乡际上雌雄溪山涧,是闽清县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此类桥梁。

际上村党支部书记黄忠明告诉记者,六坂桥建于北宋民间,距今约有一千年,长4.6米,宽1.1米,两岸以青石干砌成堍,桥面以两块宽 0.6 米,厚0.35米的花岗岩石板平铺。桥面写有铭文,据考证,铭文中“弟子陈玩”是宋代名臣陈祥道、陈旸的父亲,此桥乃是善事之举。

桥梁虽短,但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都极大地方便了村里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随着时间的流逝,褪去了其铭文的色彩,却抹不去它存在的价值。

每一座桥都有它的历史内涵,六板桥也不例外。

 云龙际上石梁桥

这座桥的所在地不仅是宋代名臣陈旸、陈祥道的故乡,而且我县的第一个寺庙——宋代开闽寺的遗址就在桥的东面,遗址上遗留的一些建筑构建、宋代石造像等,与六板桥的风格一致,气息相通,再加上村中保留的宋代石梁桥、摩崖题刻等文物古迹,营造出很强的古韵氛围。

“这座桥陪伴着我度过了一整个童年,小的时候,父母在田里干活,我就在桥边玩耍,它就像我一个无声的朋友,一直陪伴着我长大。”村民刘先生说到。

一座桥便是一种地方文化的形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还有一座际上石梁桥,跨于雌雄溪上,桥墩以青条石干砌,迎水面呈尖状,背水面呈平面,远远望去,就像一叶扁舟。它们其貌不扬、朴实无华,却连接了童年和现在,连接了家和远方,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喜悦与惆怅。

在桔林温汤,也有一座石梁桥,静卧大山间,既连风景,亦通古今。

古桥横跨于溪涧两岸,连接着驿道,是古代温汤通往外界的必经之路,繁华且热闹。

 

桔林温汤石梁桥

 

据记载,当年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曾经走过该桥,如今回归平静,桥沿两侧的石栏杆损毁,桥上长满了苔藓,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四周参天大树,遮阴避日。还有那几棵红豆杉,仍郁郁葱葱,依旧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温汤石梁桥是单孔平梁石构,全长 10.8 米,宽 1.65 米,它将温汤村与外界紧紧连接在一起,承载着温汤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今,石梁桥上虽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但是它对温汤村村民来说,意义非凡。过去,踏在它身上的脚步,因背负着生活的重担而略显沉重,但如今,踏上石梁桥的脚步已经变得轻盈,更多的是来感受古桥的气息,欣赏古桥的风景。

走在前人走过的桥上,有一种遐想,更有一种回味。桥上行人,桥下流水,水如镜,树生机,尽显桥的魅力。

(记者 许泓彬 刘宁 实习记者 廖瑾)

桥见闽清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中共闽清县委 闽清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