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报数字报纸

2020年1月3星期五
刊号:CN-35(Q)第0065号

梅城报白岩山 如诗如画鹤顶岩 闽尤古道概览 村前流过母亲河 欢庆澳门回归廿周年 溪滨公园 咏   梅 吟诗闽清橄榄节 战友情怀 逐梦橄榄之乡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梅城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逐梦橄榄之乡

□ 作者 吴必銮

2018年9月23日,农历秋分。天高云淡,秋风送爽。“生态梅邑·丰收共享”—— 闽清县首届农民丰收节活动在金沙镇广峰村举行。当晚,在农民大联欢庆演现场,2018年度闽清县十佳“最美农民”评选揭晓并予以表彰。在“2017中国·福州橄榄节”鲜食橄榄鉴评会上荣获鲜食橄榄(甜榄)“金奖”的姚新建,又荣获闽清县“最美农民”称号。

姚新建何许人也?他是闽清县梅城镇城关村农民,闽清橄榄种植带头人。

(一)

闽清是中国著名的橄榄之乡。闽清橄榄不仅种植历史悠久,而且品质上乘。特别是闽清的“檀香”橄榄,以其清脆、嚼后回甘而早就风靡上海、江浙和天津等地,并成为历朝历代的贡品。据说,三国时期吴国太和大乔、小乔都曾品尝过闽清的“檀香”橄榄并赞不绝口。过去老上海人对闽清“檀香”橄榄尤其钟爱,每到年关,各家各户都要买上几斤,并装在玻璃瓶里,用以招待亲朋好友。在上世纪50-70年代,闽清人到上海办事,只要捎带上斤把闽清“檀香”橄榄给大家品尝,办起事情来就显得格外顺畅。

姚新建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1973年高中毕业后随着“上山下乡”大军回乡务农。他出生在城关村,成长在城关村,他对家乡的橄榄,对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对家乡的发展变迁,不仅都能如数家珍,而且永生难忘。

梅城镇城关村自古盛产雪柑和橄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闽清城关地区的梅溪畔、闽江边、公路旁,到处都是水桶般粗大的橄榄树,其树龄少说也有上百年历史。1982年,省绿化闽江工作会议在闽清召开期间,省委书记项南倡导闽清人民开展“人种一株橄榄”活动,会后还亲自到城关村北清坑(八正庵)种植10株橄榄,并由此掀起了改革开放后乃至新中国建立后闽清第一次大种橄榄热潮。虽然,目前在闽清城关地区,昔日的果园早已不见踪影,但过去城关梅溪两岸众多高大的橄榄树依然深刻在城关人的脑海中。老姚至今尚清楚地记得,在他孩提时代,每年冬季严霜过后,他与其他毛孩子一起,总会隔三差五地到城关村梅溪岸畔坡地上的橄榄园里,用石块去撞落村集体采摘之后遗留在树丛中的橄榄。他们把小石块抛向高高的橄榄树巅,每次抛掷,随着石块的滚落,大多也都有收获,都会有一二个青橄榄从树上落下。于是,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把落在地上的青橄榄拣起,稍稍擦一下泥土,就往嘴里送。老姚说,可能由于那时的孩子特别嘴馋,经过严霜烤打后的青橄榄,在孩子们嘴里显得是那样的清脆和香甜。

闽清橄榄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檀香”榄及部分口感好的“长营”橄榄,采摘后直接销往上海、江浙一带,其他口感稍逊的“长营”“惠圆”“自来圆”“檀头”“羊矢”等橄榄,则送往加工厂加工成橄榄蜜饯。中国最大的鲜食橄榄市场是在广东潮汕和福建莆田。改革开放后,虽然闽清橄榄的产量在逐年增多,但由于每年都有众多的广东、莆田客商直接来梅采购,橄榄销售市场却越来越好。不仅“檀香” 橄榄供不应求,其他过去只供加工用的“长营”“自来圆”等普通橄榄,只要是人工采摘、品相稍好的,也都是“初一红帽”-- 非常抢手,并都能卖到好价钱。

闽清橄榄极具优势,继续发展大有可为。1994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又一次号召全县人民继续广种大种橄榄,闽清再次掀起种植橄榄热潮。城关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发动村民利用荒山坡地种橄榄。自小就在橄榄树丛中长大的姚新建,早就想作橄榄文章,利用橄榄干一番事业。于是,他便与村中其他50多户村民一起,在城关白石坑、炮台山、塔山、下虎啸等地一二千亩荒山疏林地里种上了橄榄,其中姚新建自己于1994~1995年在闽江岸畔白石坑地方开垦荒山100多亩、种植橄榄1000多株。

自此,老姚就与橄榄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与橄榄荣辱与共,相伴至今。

(二)

好的橄榄品种都是嫁接出来的,实生苗种植的橄榄树具有变异性。

“桃三李四橄榄七。”橄榄栽种七年才开始初果。橄榄从种植到结果时间较长。过去传统嫁接,都是在橄榄盛产后看到品种不好才进行嫁接换种的。改革开放后,为了尽快产出好的橄榄,闽清农业技术干部曾尝试“小苗嫁接”法,即对1年生或2生的橄榄苗进行嫁接。结果不行,因为“小苗嫁接”的橄榄树栽种后,根本长不大。后来大家又尝试在橄榄初果前锯桩(锯主干)嫁接,结果令人满意。

2000年,经过五六年的精心管理,老姚种植在白石坑的橄榄树已长到小碗粗,正是锯桩嫁接换种好时期。于是,他便对白石坑1000多株橄榄树第一次全部进行锯桩嫁接。21世纪初叶,中国的鲜食橄榄市场最走俏的除“檀香”橄榄外,“两头尖”黄榄在广东和莆田市场也非常吃香。据此,老姚第一次锯桩嫁接,大部分是接“两头尖”黄榄和“擅香”榄,以及加工蜜饯最佳品种“惠圆”榄。

然而,世事难料。改革开放的大潮在推动着闽清橄榄大面积发展的同时,许多橄榄种植户在栽培实践中陆续发现了一些鲜食橄榄新品种,如““码头种”、阿江种”、“阿姜种”、“大个子”、“小个子”、“灵峰”榄、“2号”榄等。这些橄榄新品种的共同特点是:较脆、少苦涩味、微甜。大家都把这类橄榄称之为“甜榄”。2005年后,姚新建也陆续先后引进嫁接了这些新品种,但因其品种各异、口感不同且不稳定,所以仅仅是试试而已。老姚介绍说,其实当时没有进行大规模嫁接换种的另一重要原因,是他的橄榄园里的“两头尖”黄榄刚刚嫁接几年并正进入盛果期,而且价钱也不错,如果对其进行锯桩嫁接换种,还需要四五年时间才会有产量。

优胜劣汰,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定律。“甜榄”的横空出世,巅复了人们的观念,严重冲击着鲜食橄榄市场。广东、莆田来梅客商,寻宝似地到处打听定购“甜榄”,而且价格出奇地高,每市斤都在30-50元,甚至上百元;原先畅销的传统的“两头尖”黄榄以及其他橄榄的价格却一路下跌,从每市斤10多元跌到只有3-5元,甚至2-3元。与此同时,橄榄加工市场也亮起了黄灯,许多厂家因不注意产品质量安全滥用添加剂而被整顿或破产,并也严重影响了用于加工的普通橄榄价格,甚至连传统加工的王牌品种“惠圆”榄都受到影响。到了21世纪第2个10年开始时,由于一方面做工工钱的急速上升,另一方面传统普通橄榄价格又大幅下滑,许多橄榄种植户已到了无以为继的地步。姚新建也面临着严竣的考验。

鲜食橄榄市场怎么了?“两头尖”黄榄等闽清传统橄榄品种是外地商贩故意压价,还是市场确实不畅?今后橄榄该如何发展?

2010年12月,正是橄榄采摘上市季节。姚新建等10多位城关村橄榄种植大户,由村果蔬协会带领,到广东揭阳,流沙等地考察鲜食橄榄市场。到了那里,老姚他们大开眼界:水果市场各个摊位堆满了橄榄,许多地方是“橄榄一条街”,有批发,有零售,卖橄榄的人多,买橄榄的人更多,人山人海,如同赶集。当地人说,他们对橄榄情有独钟,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爱吃橄榄,有的人甚至一天能吃四五斤;逢年过节,走亲访友,他们最爱带的见面礼是橄榄。老姚他们看到,口感好的橄榄,在当地是越贵越畅销。当时潮汕一带刚栽培出一种鲜食橄榄新品种 --“三棱榄”,每市斤售价竟高达1200元人民币,不仅有人买,而且还紧俏。当地的商家还告诉老姚,他们需要口感好的橄榄,价格好商量,且多多益善。

从广东考察回来后,老姚坚定了发展橄榄的信心,明确了橄榄发展方向,开始向高品质鲜食橄榄市场挺进。

2011年春,老姚对白石坑橄榄园里1000多株的橄榄树进行第二次全面锯桩嫁接换种,除了保留 “小个子” 、“灵峰”、“2号”甜榄和“檀香”榄外,其余全部换接“码头种”甜榄。随后,老姚开始更认真细致地观察研究周边和他自己所种植的橄榄,他不仅对不同“甜榄”的生长特点和口味差异进行认真的分析比较,还对同一品种“甜榄”的不同栽培管理对口感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

2012-2013年,老姚发现,因气温高,“檀香”榄只开花不结果;“码头种”甜榄,口感变差,产量也变低;“灵峰”甜榄、“2号”甜榄和“小个子”甜榄,口感较好,当时市场最畅销的也是这三种甜榄。

怎么办?是再次嫁接还是等等看?面对第二次全面锯桩嫁接换种才二三年的橄榄园,老姚陷入了沉思。如果再次锯桩嫁接,还需要四五年才有产量;如果不嫁接换种,那肯定没有前途!老姚又走到了十字路口。就在老姚陷入两难境地的时候,橄榄高接换种技术的出现和成熟,为老姚摆脱了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闽清有众多有心之人对橄榄嫁接技术进行不断探索。进入21世纪第2个10年后,闽清橄榄高接换种技术日臻成熟。橄榄“高接”就是高位嫁接,是在橄榄树小枝上即在橄榄树较高位置上进行嫁接,不损伤树体,当年嫁接第二年便初产,第三年可丰产。这与锯桩嫁接需四五年才恢复树体、才开始结果相比,优势太多太明显了。虽然高位嫁接费时费力,需要熟练的接手和大量的接穗,还要对橄榄树枝干用茅草或铝箔进行包裹以防日晒,但这些都难不倒老姚。

2014-2016年,老姚采用高接换种技术,连续三年又对白石坑橄榄园1000多株橄榄树进行第三次全面嫁接改造,淘汰“码头种”,全部改接“小个子”甜榄、 “灵峰”甜榄和“2号”甜榄。

橄榄园大面积高接换种最棘手的问题是“接穗”紧缺和“接手”紧张。橄榄树高接换种“接穗”需求量大,每株都需要数十条“接穗”,最少也要十几条、多的要上百条;而一个“接手”一天只能高接100多条接穗,即一人一天只能高接换种一二株、三五株橄榄树,大株的甚至1株一人一天还嫁接不完。好的甜榄,“接穗”既紧缺又昂贵,每穗需要30~50元甚至上百元。老姚有上千株橄榄树,要全部进行高接换种谈何容易!但老姚自有妙招:一是自己培育“接穗”。老姚把几年前嫁接引进的好的甜榄品种做为母本树进行精心培育,强壮树体 ,多产“接穗”;然后分几年嫁接换种,今年先嫁接几株做为母本树,明年扩大嫁接几十株再培育成母本树,后年扩大嫁接几百株就不愁没“接穗”了。二是自己学习嫁接。老姚四处拜师学艺,虚心请教,很快就掌握了橄榄高接换种技术,并成为远近闻名的橄榄嫁接高手。三是与时间赛跑。老姚橄榄园里上千株橄榄树,除有雇请“接手”嫁接一部分外,其余很大一部分都是老姚自己嫁接的。近五六年来,只要气候适宜,天气允许,老姚就立马上山嫁接;与此同时,根据近年整体气候转暖趋势,老姚每年还把开始嫁接时间由春分提早到立春季节。“今天能嫁接的今天接,这个小时能嫁接的这个小时接。因为自己是‘接手’,方便得很。”老姚不无自豪地说。

俗语云:“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冬至前后,一股寒流袭击闽清。这股寒流虽然对闽清闽江沿岸橄榄树体没有太多的伤害,但对闽清橄榄的品质和产量却产生了微妙的影响。这种影响已在2016年显现出来:“小个子”甜榄,产量大降,甚至基本没有产量;此前价格最高的“灵峰”甜榄,口感也有变异;只有“2号”甜榄,口感和产量均稳定。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老姚果断决定:淘汰“小个子”甜榄,扩大“2号”甜榄,保留和调整“灵峰”甜榄,进行第四次全面嫁接换种。于是,从2017年开始,老姚又已连续三年对白石坑橄榄园进行高接换种改造。

(三)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近20年,每株橄榄树四次甚至五次的嫁接换种改造,老姚白石坑橄榄园1000多株橄榄树品种日趋优化:2018年,“灵峰”甜榄占60%,“2号”甜榄占30%,“小个子”甜榄等占10%;2019年,“灵峰”甜榄占60%,“2号”甜榄占40%。老姚准备2020年继续高接换种,并把白石坑橄榄园的橄榄树种比例调整到:“灵峰”甜榄占40%,“2号”甜榄占60%。

与此同时,在对橄榄树品种不断进行嫁接改造的过程中,老姚还极为重视橄榄园的管理。他特别重视增加绿肥、增施有机肥和钾肥,从而改良了土壤,提高了橄榄的品质和产量。

阳光总在风雨后。老姚的辛勤努力,终于有了初步的回报并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2017年,在“中国·福州橄榄节”鉴评会上,老姚选送的鲜食橄榄(甜榄)荣获“金奖”。这一年,老姚白石坑橄榄园采摘甜榄150多担,年收入50多万元。

2018年,老姚荣获闽清县“最美农民”称号。这一年,老姚白石坑橄榄园采摘甜榄300多担,年收入80多万元。

2019年,老姚白石坑橄榄园,硕果累累,丰收在望。

老姚对闽清橄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认为,闽清的橄榄产业还在起步阶段,未来的道路极其宽广。

老姚正在继续努力。他朝着梦想,披荆斩棘,一路向前。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中共闽清县委 闽清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