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报数字报纸

2019年12月6星期五
刊号:CN-35(Q)第0065号

梅城报白岩山 王洋史话 学生养猪 耕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 卜算子·咏油茶树 冬日 村前流过母亲河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梅城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生养猪

——忆1975年闽一中学生养猪

□ 作者 林垂枢

为贯彻当时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闽清一中除了在梅溪镇大溪村的僻静山旯旮里的“安下”建起校办农场,由各班级学生轮流到农场劳动外,当时的校革委会主要领导,还奇思妙想、另辟蹊径,作出个“善举”——要初二年段(约300人)六个班学生在校养猪。

猪苗由学校购买,每班分养三四只。

这个额外的养猪任务可苦坏了各班主任,他们双眉紧蹙,叫苦不迭。猪舍建哪里?饲料那里来?怎么管理?真够伤脑筋!

各班主任分到猪苗后,犹如拿到烫手山芋,棘手之极,哭笑不得。于是,召集班委开会,集思广议,出谋献策……

猪舍选中五层女生宿舍楼的底层,这里本来就是无隔间,犹如一道闲置的走廊。于是,各班同学到处寻找破烂桌椅、朽木板块等,又买来铁线、铁钉、绳索,钉扎捆绑,围起了栅栏,建成了猪窝。

饲料那里来?学校厨余食物、膳厅饭桌上的残余饭菜,是不准拿去的,学校厨房自有养猪。班主任只好布置家在城关的通学生,每日清晨来校上学时,从家里提一小桶剩饭残羹、洗米汁液、果皮菜叶等来,作为养活小猪的饲料。

40多年前,物资匮乏的年代,千家万户都是恁票定量供给食物的,可想而知,学生能带来多少饲料?为了让学生多带些剩饭剩菜来,班主任只好让班干部对学生带来的饲料进行数量、质量评比,表扬带多的、质量好的同学。但学生所带饲料毕竟有限,而且是长期的,连家长都遭受压力,猪能吃个半饱就不错了。

小猪饿得“吁吁”惨叫,在猪栏里乱啃乱拱,搞得一片狼藉。不时还拱破栅栏冲出猪栏寻食。猪舍外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坡地,人迹罕至。可是小猪出来后却如虎添翼,灵动活泼,用鼻子拱土找食,快乐之至。这时,班主任就急得团团转,唯恐走失了小猪,急呼一群学生前来围捕。学生披荆斩棘,你追我赶,堵截围逮;小猪惊慌失措,如临大敌,东躲西蹿。少年学生倒乐此不疲,当作捉迷藏游戏玩耍,岂不乐哉……最后把小猪逮着,送归巢里。

猪舍卫生打扫冲洗,每日由学生轮流清理……当时楼房底层没装自来水,学生要到老远地方提水来冲洗,实在也苦了孩子。

养了几个月的小猪,不见长膘,倒成了毛长嘴尖,瘦骨嶙峋。百忙中为小猪魂牵梦萦的班主任、边读书边养猪的莘莘学子及其为子女操心饲料的家长,大家都觉得花了不少人力精力却收获甚微,实在不值得,心中别有一番滋味……但又不敢推卸。不过,学生多少受点儿劳动锻炼。

这时,闽清一中突然来了拥有书香气质、文质彬彬的龚玉书、丘幼宣等四位省属单位下放闽清农村锻炼的干部,他们进校后都担任校领导职务——革委会主任或副主任。不久,他们看到学生养猪的尴尬情境,便决定将小猪安置到校办农场去。从此,这场匪夷所思、滑稽又难堪的学生养猪之“善举”终于结束了。

注: 笔者当年担任初二(1)班班主任兼年段段长,本文所写内容都是亲身经历的真实事情。今天之所以去写此拙文,是因为觉得那个年代产生这个产物,既滑稽又有趣,让当年参加养猪的300位学子再感受一下当时养猪之辛酸与乐趣。现在他们都近60岁了,见到此文后对40多年前的养猪一事,一定还记忆犹新,激动不已,忍俊不禁……也让广大读者了解一下当时学校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一些状况。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中共闽清县委 闽清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