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报数字报纸

2019年11月1星期五
刊号:CN-35(Q)第0065号

梅城报白岩山 溪头访古 沃柄林金窝 风中奇缘 闽清县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 闽清县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 七   律 村前流过母亲河 西江月·看乡村振兴 夜观广场舞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梅城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溪头访古

□ 作者 林跃先

为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挖掘民间文物内涵,不久前,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福建省文物局原局长郑国珍同志应金沙镇溪头村乡贤之邀,前往该村对文物古迹、名木古树等进行考察,笔者也有幸受邀。短暂的考察访问,收获良多。

独具特色的明朝厝

这是一座类似于杆栏式全木结构的建筑,三面重檐悬山屋顶,占地面积260平方米。建筑面阔六柱五间分别设东西两侧,房前带过廊;东侧二楼廊外加构吊廊。该建筑立柱虽不垫柱础,但历经数百年不腐不朽。通常,福州地区的明朝民居的基本特点是,建筑平面布局为门楼、天井、两侧书院、天井后侧为正座,并形成围合。建筑普遍低矮(通常仅一至二层),立柱下直接着地而不垫柱础;斗拱方正简约,不做过多的雕琢装饰。而溪头村的这座明代建筑最具特色之处在于地下设杆栏(架空半层),周以夯土矮墙围合。这种构筑有利于通风防潮,同时在农耕时代还可以存放生产工具、围栏圈养家禽家畜,可谓一举多得。但这座建筑具体建于何年?根据村中耆老说,这座房子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全村最老的建筑。为了准确断代,我们查阅了溪头林氏族谱。其中有这样记载“明朝洪武未年,公为母择地葵凤山之巅。欲治基,夜梦山下见有厦,魏然惊觉,次叩巫者曰阳宅之兆,乃先人积德之基。获此奇遇当为室,必昌其后。历经数十年于永乐戊子年季春甲子开基,是岁结庐乃仲冬甲申日迁凤山而居”。

“明朝厝在福州地区保留下来的数量不多了,而像溪头村的这座明朝厝更是难见了。据我所知,这可能是福州地区目前仅存的一座杆栏式明朝厝了,它保留至今弥足珍贵,应当好好地保护”。这是郑国珍会长看过老房子后发出的感叹。

质朴气派的林氏宗祠

溪头林氏宗祠坐落在村的西南面,建筑背枕葱郁凤山,面览涓涓演水。坐南朝北,由祠埕、泮池、前厅、左右敞廊、天井、主座、化胎等组成,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

建筑前院成围合硬山顶,披檐搁檁,单坡倒水;中央设虎头门,门额上墨书“林氏宗祠”。由门及里为门厅、单坡屋架,设屏柱、屏门,三出挑插拱挑檐,两侧次间、梢间设为门房。

主座面阔明看五间,实际为七间,这是由于明次间三间共做一个厅堂,使得大厅显得更加宽敞气派;且厅堂看架做牌式人物木雕,雕刻的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在主厅与天井之间的中部设五级垂带石阶,明间、次间、梢间、尽间的梁架逐步升起,形成轻盈的起翘。正脊做成三段脊,两端做上扬鹊尾状,极赋节奏感。

这座建筑的前门柱与前小充之间设通轩廊,每隔开间均不相同。具体做法为,明间为叠斗式单梁卷棚顶,一梁伸出独臂挑檐梁接挑檐檩;次间同为叠斗式单梁卷棚顶,带狮座木雕及鳌鱼替木,垂花柱挑檐;梢间为矮柱式双梁卷棚顶,做三出挑拱挑檐梁接挑檩;尽间为搁檁式梁架,纵向构件直接插入山墙。山墙的卷棚下方开左右对称拱圈侧门,门楣做卷书灰塑,分别书“出孝”、“ 入悌”。同时山墙外侧加构双坡屋面,形成硬山外做悬山。更在山墙樨头及两侧装饰灰塑人物,既丰富了内涵又增添了美感。

溪头林氏宗祠无论从平面布局、梁架结构到山墙等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是一座具有创造性的构筑。

此外,溪头林氏宗祠在土地革命时期还僻为中共地下党组织活动的机动场所,发挥了积极作用。溪头村也因此有12人先后加入了地下党组织而走上了革命道路。

神奇古榕的传说

在溪头村生长着一棵有着800多年树龄的榕树,古榕胸径达3.85米,须多人合围方可围拢,树冠葱郁蓬勃,覆盖范围近百平方米。最有特色最具观赏的是它的根部。古榕的根部可谓盘旋错节,千姿百态。它或舒缓延伸、或疙瘩曲曲、或深扎土层、或突兀高立,伫立根前,你一定会感叹岁月的沧桑。

关于古榕,在当地还流传着一个颇为神奇的传说。相传,在明代永乐年间,山东蓬莱县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百姓饥寒交迫、衣不蔽体。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溪头榕树为解蓬莱民众疾苦,毛遂自荐,毅然化身凡人,化名林大榕,千里迢迢远赴山东蓬莱出任县令。经三年勤政,日理万机,便造福一方,之后解甲归田,隐居溪头山中。

故事听起来甚为神奇,几近无稽之谈。我们姑且不必去质疑它的真实性,但古榕见证了溪头村的历史,给乡村增添的一片葱绿、给人们提供一个观赏物象,我以为这是最大意义所在。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中共闽清县委 闽清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