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报数字报纸

2019年7月19星期五
刊号:CN-35(Q)第0065号

梅城报百姓家园 娘寨——闽清女性的光辉见证 桔林乡尚德村:木槿花开迎客来 闽清县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 闽清县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 闽清县红色主题教育学习路线(四) 福医大社会实践队赴闽清一中开展党课宣讲活动 “医心相伴”——关爱走访空巢老人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梅城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娘寨——闽清女性的光辉见证

“在一个女性的主持下,建造了这么一个硕大的寨子,为后代子孙遮风挡雨。这是我们张姓子孙的骄傲。”省璜镇娘寨村的张洪坤今年已经63岁了,说起自己的先祖郑春娘充满了敬意。

“我们张姓祖先在这里落地生根,传到我这一代已经是第34代了。”但对于娘寨建造于何时,张洪坤表示自己并不是很清楚,只是根据过去代代口口相传的故事发生在清朝年间。“过去,我们的寨子建在山顶上,寨基还在,但毁于古代的匪乱之中。”张洪坤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张家的故事:张姓祖先过去习武成风,并且多在闽南一带沿海地区行商,繁衍出一个大家族,在山顶上建造了一个坚固的寨堡。大概是树大招风的缘故,被一群土匪惦记上了,先是直接攻打寨堡,久攻不下无奈撤走了。之后不久,土匪久经预谋之下,埋伏四周,以一人挑盐贩卖为由,实际担中挑的是沙土,骗开寨门后沙土倾倒在门轴之中,致使寨门无法关闭。土匪一拥而入,大开杀戒,进而烧寨,全寨之人无一幸免。幸运的是,当时家中的祖母郑春娘带领一个十岁的孙子外出未归。土匪四处搜寻,郑春娘祖孙躲在一个茅草丛生的荒弃坟洞之中,大腿被土匪的刀刺中,以自己的裙裾包裹住刀尖,擦去血迹避免暴露而逃过一劫。此后,郑春娘靠一间茅草屋遮风挡雨,祖孙相依为命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日子。大概是家有良田,而后逐渐有所积累,另有传说郑春娘利用祖先埋藏的银元筹划着择址重建寨堡,长期自酿米酒,请过往的行人客商经过家门时带一块石头,以石头换一碗酒喝,长此以往,名声在外,招募匠人重建家园。

在建寨的过程中,还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年关快到了,建寨的木工与石匠在休息之余,嘀嘀咕咕的琢磨着,私底下议论着东家只有祖孙二人,这年关已近,能不能拿到工钱呢。不料这声音被孙子听到了,传给了郑春娘。郑春娘不动声色,叫孙子去找做工的师傅,叫他们挑选两个身强力壮的来,说自己有两箩筐的银元发霉了,叫大家帮忙抬出去晒晒太阳。工人们这才安心下来,干劲十足的听从郑春娘所托,把寨子建完。

新建的寨子为回字形主体二楼建筑,照壁入门大厅兼有左右各三开间,天井、厢房、大厅、回廊,外观接近方形,正房屋面为双坡顶,鹊尾脊。寨墙四角为圆弧形,墙高8米,下半部高6.3米用大小杂石砌成,上部1.7米为粘土夯筑墙,厚0.6米。夯土墙上镶嵌外小内大漏斗形小窗,窗下设有射击孔眼。全寨二楼沿外墙一圈设为交通甬道,防御功能明显。寨堡仅有前后二门进出,门板均用20公分厚的黄楮木制成,坚固防火。

此后历经三代单传后,张姓逐渐人丁兴旺起来,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寨内居住人数众多,寨内居住有一两百人,拥挤杂乱不堪。至八十年代,子孙逐渐外迁另建居所。寨子成为张姓祠堂而保留下来。

“娘寨在我们闽清算是保留比较完整的寨子,并且修旧还旧,原滋原味的保留了当时的建筑风格。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第一次来的时候,寨内基本只剩下柱子与外墙,正房也是摇摇欲坠的样子,破败不堪。”闽清县博物馆馆长林跃先介绍说,“这种高墙建筑的风格属于清朝乾隆年间,带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此外,张姓家族保留的一个寿幛上,记载了郑春娘70大寿与乾隆年间的事迹,印证了这一点。”娘寨历经两百多年风雨,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已是破败不堪,近年来,经张姓子孙自发集资,多方筹措,娘寨几经修缮,又获得了新生。

(吴恒)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中共闽清县委 闽清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