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报数字报纸

2018年4月20星期五
刊号:CN-35(Q)第0065号

梅城报百姓家园 山村巨变话改革开放40年 我所经历的闽清房地产行业的崛起与繁荣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梅城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所经历的闽清房地产行业的崛起与繁荣

□ 作者 口述◎ 姚文彬 整理◎ 吴俊青 黎义晖

 

华侨城 

2018年,改革开放已满40周年。回头望去,沧海桑田。在这激荡的四十年里,闽清作为福建的一个小小山区县,许多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特别是房地产行业,从闽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房地产项目华侨城开发之后,迅速崛起、繁荣,到如今闽清座座楼盘拔地而起,遍地林立,不能不说是闽清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4月11日下午,本报记者与闽清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黎义晖一起,采访了闽清县原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姚文彬,听其讲述了闽清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历程和感悟:注重招商引资开发房地产项目的前瞻性,以房地产带动闽清居住品质提升的引领性,以及闽清房地产在继续发展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姚文彬的工作经历相当丰富,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曾在原福建省军区独立团当过兵,退伍后在闽清二瓷当过工人。1979年开始从政,历任坂东派出所副指导员、指导员、所长,白樟乡副乡长,省璜乡人大主席、党委书记,坂东镇党委书记。2002年调到县委统战部任常务副部长,2003年升任县政协副主席兼统战部部长,2013年10月退休。2016年7月起担任闽清县企联会会长至今。

改革开放以前,谈及闽清,人们都觉得这是一块被交通限制了发展的地方。我七十年代时在福州当兵,当时闽江梅埔大桥还没有修建,去福州要乘坐“南平班”或“峨洋班”轮船(俗称“汽仔”),需要花上一天的时间才能到达福州台江码头。后来随着公路、铁路的发展,闽清的交通有了极大的改善。路通了,就要思索怎么改善城区面貌,怎么提升县城形象,怎么改变人们的居住品质,这是闽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非常关键的问题。

闽清是福建省重点侨乡,闽清人在南洋很“牛”。上世纪初,六都人黄乃裳带领以闽清人为重点的福州十邑乡人漂洋过海,成功开辟诗巫“新福州”,使闽清及整个福州地区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侨乡之一。目前,仅马来西亚闽清籍海外乡亲就有20几万人,整个诗巫市以讲闽清“六都话”为主。改革开放后,从中央到省市都强调要打好“侨牌”,要充分发挥华侨优势进行招商引资。闽清县委县政府也非常重视,千方百计发挥侨乡优势,引侨资、聚侨力、汇侨智,助力闽清发展。我那时是政协副主席兼统战部长,自然是重任在肩。

我记得大概是1995年开始,县委县政府为了招商引资,成立了经济顾问组,选择一些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家,每年聘请几位作为招商引资顾问,鼓励海外乡亲回乡投资项目。2004年,美国高景集团公司董事长黄先生(美籍坂东人)就是在我们大力推介、主动对接下,回乡置业的房地产大亨。当时黄先生从美国回到闽清,看到闽清县城又小又脏又乱,很是感慨。其时,黄先生在福州已开发有房地产项目,在福州海关旁建的“新侨联”房产项目算是当时福州的地标式建筑,非常有名。时任县委书记陈大强率县招商引资领导小组成员去“新侨联”参观后,被其新式设计惊艳到了,当时就想如果闽清引进这种设计,将大大改善县城面貌及百姓的居住环境。当时招商,可以说我们用的是“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杯万盏”的精神与努力,最后以浓浓的乡情、亲情、热情终于把黄先生打动,最终促成黄先生开发建设华侨城项目,成为了闽清房地产开发的一个历史性转折。

闽清的房地产发展起步较晚,21世纪初房地产开发环境并不乐观,闽清县城面貌在福州五区八县里是非常落后的,整个县城就一条解放大街,而解放大街中段南侧(原新、旧百货公司地段)更是破败不堪,最高的建筑只有一座世纪大厦。闽清人热衷于自己建房,喜欢独门独栋的思想根深蒂固,那时县内所谓的楼盘,实际只是粗放式的“火柴盒式”的简易商品房,所以在闽清进行房地产开发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2004年9月,县委县政府召开解放大街中段南侧拆迁改造部署会,要求各有关乡镇和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全力配合,共同促进拆迁改造顺利开展。当时这个区域拆迁涉及15个单位,3栋私房,6套集资房,沿街长度285米,总拆迁房屋建筑面积21301.5平方米,拆迁难度可想可知异常艰巨。

在拆迁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与阻碍,其中一大难题就是如何做通老百姓的思想工作。闽清人最早买房看的是所在地段热闹不热闹、便宜不便宜、方便不方便,对日照、朝向、采光、通风、户型等因素考虑不多、意识不强,更不用说什么学区房、电梯房等现在人买房非常看重的要素了。做老百姓的工作没有捷径,只要用心去做去想,天下没有不可能的事,关键看你能否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我记得当时聂家祖厝、沿街商铺起初都很不愿意拆,抵触情绪很大。在县、镇、村三级干部无数次的走访、沟通、解释、动员下,最终做通了他们的思想,得到了他们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有几户没有征用的还主动找开发商商量,表示只要安置合理,也愿意支持开发。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很多人除了当时分的几套房,还用安置款在福州、厦门等地买了房,随着房价年年飙升,如今都是赚的盆满钵满。

克服了重重压力阻力,我们终于啃下了“签订拆迁协议”这块硬骨头。2005年4月,解放大街中段南侧正式进入拆除阶段,5月,闽清华侨城项目举行了奠基仪式。之所以称为“华侨城”,无不得益于闽清是华侨之乡,黄先生又是作为归国华侨来投资这个项目,取名“华侨城”再合适不过了。

黄先生在房地产行业中可以说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也是闽清城区拆迁改造项目中“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当时没有人敢接手的项目,黄先生却不畏流言蜚语和艰难境地,敢吃这“第一口螃蟹”,除了具有超前的眼光,他还有干大事的魄力,这是我们闽清人应该从这类华侨身上学习的地方。

华侨城建成以后,售价最高1888元/平米,最便宜也要1588元/平米,这在当时已经算是高价了,当时的园丁花园、金茂花园才卖到每平米800多元,贵了一倍的价钱,却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因为它打破了闽清原有“火柴盒式”的户型,第一次让闽清人感受到了什么叫欧式风格,什么叫一梯两户,什么叫公寓式的楼房,虽然贵,却贵的值,大大提升了闽清人对居住理念、居住品质的定位。

由此,华侨城成为了闽清地标式建筑,代表了闽清县城的形象。当时的闽清邮政公司制作了一种明信片,把华侨城全景作为封面,背面点缀梅城梅花,这样的明信片被寄往全国各地和海外乡亲,这种宣传在当时是非常给力、非常有鼓舞性的,很多海外乡亲看到闽清还有这样一个华侨城,他们感到很高兴,这也是一种无形的吸引力,吸引着他们回家乡探望、投资。华侨城在引侨资、聚侨力、汇侨智方面,发挥了其不容小觑的作用。所以,本届县委县政府提出要充分发挥本土闽清、国内闽清、海外闽清“三个闽清”的优势作用,我是非常认同的,只有紧紧集聚“三种闽清人”的力量,拧成一股绳,闽清才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华侨城之后,闽清的房地产迅速繁荣起来,以黄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房地产企业家竞相在闽清投资开发。而黄先生对闽清的贡献远不止一个华侨城,他还作为股东之一投资了坂东华侨城,开发了坂东商贸街,把永辉超市引入坂东,让坂东成为一个真正的商贸旺镇。“小小闽清县,大大六都洋”说的就是坂东的繁荣。就闽清县城来说,如今房地产项目也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态势,阳光城、学林天下、恒晟晶都、恒翔冠城、恒昌财富、荣域学府、万旭御园、荣域外滩、御景豪庭、锦江一号、博士后、理想湾、蓝波湾、城镇官邸、城镇公馆、融尚公馆、晨光新明珠等一大批房地产项目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拥有一梯两户、复式楼、连排别墅、休闲漫道、园林景观、步行街、儿童娱乐场、健身路径、电梯直达地下车库的楼盘早已变为寻常,市容市貌变化翻天覆地、今非昔比,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闽清形象也越来越高大、越来越靓丽,闽清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也越来越饱满。

改革开放还在继续,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闽清的房地产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开疆拓土之后,闽清人已从单一的对物质文明的向往发展延伸为多元的对精神文化的追求。闽清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不管是房地产开发还是公园等公共场所的社会民生建设,我认为都应该融入更多的文化因素,特别是闽清传统文化、特色文化,像闽清的民俗文化、礼乐文化、陶瓷文化、祠堂文化、鼠船米船文化等都应该被铭记、被传承,它们应该成为助力闽清房地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以传统的精神内核和新时代的姿态,发展成为闽清这座小城的重要价值观。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中共闽清县委 闽清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