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报数字报纸

2018年1月26星期五
刊号:CN-35(Q)第0065号

梅城报白岩山 神奇的山 勤奋执着的作家郑亨光 南浔古镇 就这样,随它散且淡去吧…… 戊戌狗年新春联 送鸡迎犬新春联 恩师何永华 闽清县“两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闽清县兵役登记通告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梅城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神奇的山

——序郑亨光《神奇白岩山》

□ 作者 林思翔

丁酉仲春,闽清作家郑亨光同志送来《神奇白岩山》书稿,我有幸先睹为快。十几年前,我们曾一同上过白岩山,然因时间紧,对其文化底蕴缺乏深入了解,但其景观仍记忆犹新。郑亨光同志这本书从作家写白岩山、名人上白岩山、典故说白岩山、贤达出白岩山和诗词赞白岩山五个方面讲述白岩山的风光名胜、历史掌故和文化内涵,全方位地介绍白岩山,使这座平卧的山“立”了起来,令人仰之弥高,感之精深。

白岩山位于闽清境内,与永泰、闽侯接壤,主峰海拔1300多米。论山的高与大在丘陵遍布的福建都算一般。可就是这么一座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山岳,却被理学大家朱熹称之“八闽岳祖”,并题词赠之。这就奇了!我想大儒题词自有其道理所在。俗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白岩山自有神奇之处。这本《神奇白岩山》就为我们细说其神奇的由来。

白岩山的神奇首先在她的山形。白岩山山势巍峨,群峰延绵,山上遍布岩石。古称“百景岩”,奇峰与异石的结合,生成了108处景观。主峰玳瑁峰,陡峻峭拔,直指蓝天。登顶近看,乃一群大石头簇拥着一块巨石叠起峰顶,其上镌刻“威震南疆”四个大字。山顶石为峰,一石擎天。观者无不称奇!

如果说玳瑁峰以高取胜,那么骆驼峰则以大令人赞叹。数个山峰首尾相连,起伏有致,形成高低落差的峰与谷,形似一头巨大的骆驼,昂首张嘴,默默行走,气势磅礴,感天动地,令人望而叹奇!

白岩山的石景就更奇了。石是白岩山之骨,也是她的个性。其石或雄奇或峭拔或灵秀,云蒸霞蔚,晨昏万状。仙靴崖巅巅屹立,风动石如累蛋之危,“蛇赶龟”惟妙惟肖,“石笋”亭亭玉立……满山石岩,任你想像,真可谓精美的石头会唱歌。难怪有人说白岩山就是因石多且白而得名。富含石英矿的岩石,阳光下闪闪发亮,月夜里相映生辉。古人赋诗赞曰:“白岩真奇绝,望之何皎洁。清夜吐光芒,好似满山月。”山上的岩石清夜披光,这不神奇吧?

白岩山何以有如此众多象形石头?在天公鬼斧神工的造化中,还蕴藏个美丽的传说。说的是晋太康年间曾任旌阳县令的许逊,人称许旌阳仙师,曾在江西、福建各地镇妖斩魔,后在白岩山升天。(《西游记》中说许逊是玉皇大帝的近卫侍臣,与张道陵等并列为灵霄殿上四大天师)。东晋孝武帝宁康年间,许逊在白岩山举家拔宅,连同家当一起飞升。在升天过程,不少物品从锦帐中滑出透过云端落地,变成了白岩山的石砚、笔架、石印盒、石桌、石床、仙被、石鼓、石锣、石球、石猫、石猪、石牛、石羊等栩栩如生的景物。来白岩山石景能让人看个够。仙师飘落的“家当”成了诸多石景,你说神奇不神奇?

石头的横卧竖叠便构成了洞,白岩山石 多洞亦幽。白岩寺的对面有一石洞,洞顶悬一石,状如鱼,长丈八,高八尺,微按以指则动摇,活蹦活跳,欲坠不坠,故曰悬鱼洞。传说这“鱼”是修炼成精的鱼怪,常到湖里与人为恶,土地爷知道后把它捉回,用两块钳子似的大岩石夹住它,悬于洞里,令它欲活不活,欲死不死,以惩罚其罪过。以幽洞悬鱼教人明白抑恶扬善道理,任人联想评判,风景更在洞外。

而龙洞,风景却在洞内。这条“龙”深藏于“骆驼”腹中,地宫曲折,幽深莫测,最宽处“龙首”能容百余人,最窄处“龙颈”只容一个中等身材者钻过,“龙腹”渐小,“龙尾”只能侧身而行,洞终有一泓矿泉水,清凉透心。只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者才能品尝这大自然恩赐的甘霖。有“道家诗词第一人”之称的南宋诗人白玉蟾(葛长庚)曾三上白岩山。最后一次上山,是因八闽大地严重干旱,他从江西赶回闽清上白岩山举行祈雨法会。祈雨后,甘霖普降,旱情解除,百姓无不欢呼雀跃。高兴之余,白玉蟾挥笔题就《龙洞》一诗:“山腰后有千年洞,海眼泉无一日干。天下苍生望霖雨,不知龙在此中蟠。”“龙洞”祈雨得雨,这神奇,给百姓带来的何止是惊喜,是福祉!

石是骨,洞是腹。有了强壮的躯体,还得配上漂亮的衣衫,才能衬托其神采。白岩山的杜鹃花远近闻名,如春夏之交来此,通往极顶玳瑁峰的路边成了一片杜鹃花海,红的似火,白的犹雪,紫的如玉,粉的如云絮,绚丽多姿,娇若西施。行走在山径间,有新鲜空气滋养,有杜鹃美景养眼,顿觉神清气爽,宠辱皆忘。白岩山留下了不少古往今来人们赞美杜鹃花胜景的诗文。宋代闽清进士陈祥道赋诗赞曰:“斯山何其丽,万树繁华吐;高下布成林,参差开满路;偏反惊电掣,闪烁云霞聚;不须剪彩工,不须织锦谱;年年一度红,春光足千古。”看似铁骨铮铮的石山,却布满柔美艳丽的杜鹃,刚中寓柔,刚柔相济。这不神奇吧?

天下名山僧占多,白岩山也不例外。建于唐朝大中元年的白岩寺,立于“莲花宝座”之上。寺虽小却古朴庄重,透出一股大唐气韵。寺中一副充满禅意的叠字联吸引着历代文人骚客前往猜解:“朝朝朝朝朝拜朝朝朝拜,齐齐齐齐齐戒齐齐齐戒。”这副 “双音两解”妙联寓意“每日朝拜、一齐斋戒”的禅理。据考证,此联出自宋永泰进士黄龟年之父黄映壁之手。黄映壁原籍江西,曾任朝议大夫,因不满朝中恶斗,辞官来到福建,隐居永福(永泰)县。其子便是《四库全书》中所赞的“四劾秦桧日月同光,铲除奸佞万古流芳”的黄龟年。爱国忠君、不与奸佞为伍的黄龟年,令永泰、闽清两县人民引以骄傲,代代弘扬其优秀品格,教育垂范后人。白岩山上镌有黄龟年父子当年品茗的龟石。全省黄祠之首黄氏六叶祠坐落在“小小闽清县大大六都洋。”祠中不仅珍存黄龟年四劾秦桧的奏章文本,还镏金一副长联:“龟年四劾秦桧其奏章光同日月,黄定三答孝宗而策对气壮山河。”白岩寺虽不气派,然透过一副奇联的寻根溯源,引出了一个爱国的故事,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联句与故事均令人回味。这种安排不失神奇之举。

白岩山还有一处值得一提的寺庙,那就是仙君殿。这座建于西晋的殿宇又称“一家仙殿”,是为纪念许逊仙君而立。许逊斩妖除魔,保民安境,130寿寝,成仙升天,宋时册封为神功妙斋君。因他升天时播石成景,故仙君殿就坐落在奇崖怪石之中,与绿树翠木相辉映。地因人彰,这普通的殿宇却承载一个传奇的故事,且让人触“景”生情,不忘一位造福一方的历史名人。千余年来,仙君殿屡毁屡修,香火历久不衰。它在闽清乃至福建都可以算是“元老级”的殿宇。这本身就带有几分神奇。

集雄、奇、灵、秀于一身的白岩山,巍巍屹立,庇阴闽清大地,哺育梅城儿女,山上山下人才辈出。在1300多年实施科举制度时间里,闽清出了三位状元和200多位进士。福州郡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宋代许将,就出生在白岩山下的文定村。许将自幼聪明伶俐,熟读诗文。状元及第为官后数度还乡,登临白云山,游走故乡各地,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多时不到此,楼馆半依违。野沼秋荷健,霜园叶菜肥。惊看容貌异,相述少年非。且醉樽中酒,前山月满扉。”对家乡景物充满深情。许将曾官至吏部尚书、尚书左丞(副丞相),是位有胆有识的贤臣名相。后因反对挖司马光墓而遭降职。许将少年曾在福州城水部一带读书,故福州至今仍保留纪念他的“状元境”“状元巷”地名。

宋状元宰相郑性之,其父子曾居住于白岩山下的碓垅村,就读梅溪书院。朱老夫子见他一身正气,预言其必成大器,悉心培养。入仕后郑三次奉诏廷对,提出了用人、廉政、边防等重要论述。宋史为其立传,称他“为政不事刑威,立朝又无所附丽”,是南宋中兴砥柱贤臣。为官后郑性之数度回闽清,留下数面题词石刻和诗词。他在《梅花》诗中赞扬陈祥道、陈旸兄弟。写道:“先生多在山中宿,为爱横斜影上窗。茁发僧从深涧徙,颓肩奴过别峰杠。和羹宰相调金鼎,止渴将军拥碧幢。空谷不知如许艳,沽来村酒且开缸。”以人及景,深情礼赞白岩山麓景物之美。

白岩山下还走出了陈祥道、陈旸“礼乐二陈”先生,走出了大儒孝子许俭,走出了南宋诗人白玉蟾(他的诗作《早春》:“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被选入《千家诗》),走出了明一代诤臣陈良鼎、明经学大师黄文焕,走出了十九世纪中国高僧古月禅师。当代白岩山下还走出了抗日功臣池步洲、传奇侨领刘家洙、国防科技专家许定宇,以及名中医郑伟达、医药专家陈世铭等。名山泽披乡梓,名人光耀名山,名山名人令闽清大地熠熠生辉。而名人背后一则则神奇的故事又为白岩山积淀着一道道无形的神奇。

风情万般的白岩山,因地处深山,路径陡峭,交通不便,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近年来,闽清县加大了开发白岩山的力度,硬化公路直达山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白岩山正迎来全盛时期。本书编著者郑亨光同志,为家乡的发展和白岩山开发倾注了不少精力,他不辞辛劳,奔走各方,广泛征集,潜心著述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本书,宣传白岩山,推动白岩山的进一步开发。这种精神难能可贵!我想编著者的这一良好愿望,一定会引起读者共鸣和支持,白岩山一定会成为一方人气兴旺的旅游胜地。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中共闽清县委 闽清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