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报数字报纸

2018年11月9星期五
刊号:CN-35(Q)第0065号

梅城报白岩山 贺林锡樽先生《道德经白话译意》一书问世 带小客人捉螃蟹 书    法 如果可以,我想归还我自己 闽清县国土资源局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 闽清县人民政府关于征收土地的公告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梅城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贺林锡樽先生《道德经白话译意》一书问世

□ 作者 张金泰

林锡樽先生著作《道德经白话译意》一书已经面世,可喜可贺!

《白话译意》是林锡樽先生经过二十多年对老子《道德经》精学深研的可贵学术成果,先后陆续发表登载于闽清县老子研究会《道德文苑》刊物上,我都逐一拜读过,深感其是一部“学老研经”的精品佳作,既是一部“尊道贵德”的传真之作,又是一部“古为今用”的成功之作。

老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养生学家和道家创始人,被称为“犹龙”、“博大真人”和列为中国古代先秦诸子乃至“圣人”之首,又被称为中国哲学之父、世界先哲,可谓是一位益世的哲学巨匠、智慧高人、道德旗帜、政治先知、精神导师、人类寿星。

老子《道德经》成书于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是一部大道奇书、旷世真言、传世宝典,被称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震烁古今的哲学圣典、华夏第一部百科全书,被当今中外著名学者公认为“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并被美国《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古今十大名著”之首。然而,《道德经》虽只五千文,而因它是一部大道哲理诗,博大精深、言简意赅,多为“易知易行”,亦确有不少“微妙难识”,两千多年来有三千多注家,见仁见智,虽有大同,小异不少,甚至有误读曲解,故使人有些是非难辩,给人以不少误导,致使我们后学者增添了学研和践行的难度。

林锡樽先生从2006年2月始,历时十个春秋,以他的造诣以及对学研《道德经》的精思妙道和真知灼见,用“白话译意”的形式,对《道德经》八十一章逐章以“原文”为导引,分为“要旨”、“简注”、“白话译意”、“庄子解例”四个层次作出独有见地的译解。《白话译意》,不言而喻,充分体现了全书译解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释疑解难、把握原意,是一部传承和弘扬老子文化的好教材,为人们深入学研和传扬老子大道科学思想可发挥有力的指导作用,更为老子“道德真经”走向人民大众、走进千家万户而做出重要贡献。其最大特点有四:

第一,把握“要旨”,引人入胜,颇有启迪性。老子创立“宇宙本体论”即“道”为其哲学思想和核心概念。对于人们如何学“道”悟“道”,林先生在《道德经》各章“要旨”中都明确指出了应把握的学研要义。比如,他在开章就引用河上公取名“体道”之意而明确指出:体悟老子大道科学思想之真意,“不但要用心去读,而且要用身去体察、去领悟,这是开启‘众妙之门'的金钥匙”。又如,他对老子在第二章列举出的“有与无”等六对矛盾,明确指出论述的是“老子辩证法思想”。再如,他在第八章对老子“上善若水”和“七善”之德的名言,指出“老子用水有‘利物、不争、居下’三大特性比喻‘道’,既是水的赞歌,更是对大道的歌颂。”揭示了老子通过以水喻道、颂德和以水喻人、教人,阐述无私奉献、以柔克刚和不争无忧的大道哲学。还如,他在第二十八章对老子“三知三守”的辩证思维明确指出:“知”是首要前提,重要原则;“守”不是退缩或回避,而是柔弱胜刚强;“三知三守”,不论治国还是修身,都是非常重要的法则。还有如,他在第三十三章对老子“自知者明”之论述,明确指出:这是“人贵有自知之明”千古名言之出处,极富人生哲理,是修养大道人生的首要一环。更如,他在第六十四章对老子以辩证思维阐述为人处事的原则而指出:“本章句句都是哲理名言,不但适用于治国平天下,而且也适用于修身养性,一生受用无穷”。更有如,他在第八十章对老子为人类描绘一幅理想社会的美好蓝图和幸福家园之人文关怀而指出:“本章是老子五千言述道德之意的必然归宿,是老子构想道莅天下、和平安乐的大道理想社会,也就是老子为人类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远景,是最有名的一章。”

第二,“简注”明晰,释疑解难,较为准确性。《道德经》中有许多专用或特有名词,且又充满辩证思维,是老子大道哲理的高度智慧之体现,史来有不少注家有误读曲解,林先生在各章“简注”中都作了较为准确的译解。比如,他对第二、三章的“无为”译为“不是不为,而是不妄为,是顺应自然而不强求的作为”;对“无知无欲”译为:“没有世俗的妄知谬见,没有世俗的私欲贪欲。”译解了老子原意,可以解除那种认为是“愚民”政策和“消极”主张的误解。并在第四十八章的“无为而无不为”,译为:“无为,指顺应自然不妄为;而无不为,指无所不为或没有办不成的事。”从而使人以消疑义。又如,他对第十三章的“宠辱”译为:“荣宠、宠爱和耻辱、侮辱”;“宠为下”,译为:“通常的人认为得宠是光荣的,受辱才是下贱的。可是,老子高人一筹地认为,得到宠爱是不光荣的,也是卑下的。”译解了老子对人格尊严以及个人修养问题的本意。再如,他对第十九章老子所说“绝学无忧”译为“弃绝世俗学问,永远没有忧患”,比有注家对“绝学”译为“断绝学习”就好理解而不至于误解老子原意。

第三,“白话译意”,通俗易懂,很有指导性。“白话”与“文言”相对。《道德经》由于成书之时代久远,又有古汉语文言文之风格,加上经文“微妙玄通”,对常人读来确有些深奥难懂。林先生对各章都以“白话译意”形式,为人们学研真经、古为今用、学以致用提供了入门研修的好教材。比如,他对第一章首句老子所说“道可道,非恒道”,解读为“用语言或文字来描述的道,就不是本来客观存在、独立不改的宇宙自然的大道”,讲清了“道”是宇宙本原和自然规律。又如,他对第二章老子所说:“不尚贤,使民不争”,解读为“不崇尚所谓贤才异能之人,使人们不争逐地位、权势与名利”,揭示了老子认为那种为了贤名而争权夺利是惑乱人心的根源所在的大道哲理。再如,他对第三十八章老子所说“上德”、“下德”,解读为“上德,是指修道而得的崇高德行……不自夸自恃有德,所以真正有德;下德,是指世人的一般德行……自吹自夸自居有德,所以反而无德。”作了深入浅出的诠释,解除了许多人的不解或误读。他并在第五十九章对老子所说“重积德则无不克”解读为“能够重于不断地积功累德,就没有什么不可战胜。”可给人以深切的感悟。还如,他对第四十八章老子关于“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论述,解读为:“从事学习,要天天增益大道理论的知识;从事修炼大道,要天天把自身的各种私欲妄见等非道思想,予以减损……”对于人们读书悟道,可以收到恍然大悟之效。更如,他对经文第八十一章的最后两句名言,认为是老子对全书从“天之道”落实到“圣人之道”所作出高度概括的总结论,并作出了确切而入情入理的解读,揭示了老子伟大的“道德”精神,大可益世利民。

第四,“庄子解例”,以“庄”解“老”,富有真诠性。庄子是我国百家争鸣时代中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其在哲学上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后世将他和老子并称为“老庄”,将他们的哲学称为“老庄哲学”。庄子十万言的《庄子》,也是中华文化宝库的一本经典之作,被道家尊称为《南华经》。有道是,研究中国哲学、文学不能不学《庄子》。林先生在撰著本书中,特为增辑“庄子解例”这一层次,有着深刻寓意和非凡意义,对于读懂《老子》,通过以“庄”解“老”,可让人们更好开启人生智慧之门。他在各章“庄子解例”中,诸如:庄子认为“道”是客观存在的,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做人上主张返璞归真,主张修身养性、淡泊名利、清静无为。如此等等,都是继承和发扬了老子思想。因此,“庄子解例”,对于人们“学老研经”而益己利人,大可收到事半功倍的解悟效应和学术成果。

林锡樽先生是我们闽清学研和践行《道德经》的先行者、开拓者,也是闽清县老子研究会的创始人、奠基人。他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就首先并带动一批有识之士潜心学习、研究和践行、传扬老子大道经典学说并身体力行;从1998年12月建会并连续担任两届会长的十年中,他为建设和发展一个特色学术团体,组织并带领会员们坚持履行读书悟道、学术研究和修身养生的崇高使命而取得了丰硕成果,付出了艰苦努力和奉献了可贵的智慧和力量。同时,积极开展对外联系交流和服务社会科学和谐发展,为本会内增素质、外树形象而赢得了良好声誉,不愧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会长。2008年12月,他又高风亮节地主动辞去会长之职,在大家推其为本会荣誉会长之后的十年来,仍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和指导本会学术研究及各项工作。更可贵的是,他坚持不懈地履行“读书、炼心、积德”的修身使命,从而老当益壮、身体力行且不遗余力地潜心铸就了《道德经白话译意》,正是“十年磨一剑”,劳苦功高,令人钦佩。这亦正是他以老骥伏枥、奉献不已的精神,为传承和弘扬以《道德经》为经典的中华国学优秀传统文化,为人们学老子大道智慧、走道德健康之路,提供了一部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谨此,借《道德经白话译意》问世之际,愿老子益世文化,惠及世人,造福社会!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中共闽清县委 闽清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