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报数字报纸

2017年1月13星期五
刊号:CN-35(Q)第0065号

梅城报一版要闻 活力青春·魅力海峡 愿父老乡亲健康幸福 牢记乡情 勿忘家乡 突出政治引领 扭住关键环节 落实党建责任 市人大代表开展任前视察活动 “劳动者之歌”慰问演出走进闽清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梅城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愿父老乡亲健康幸福

——访乡亲吴孟超院士

1月12日,在福州,在出席活动的间隙,我们拜访了闽清乡亲、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先生。吴老神采奕奕,精神很好,看到家乡来的人,他十分高兴,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当笔者把2000年吴老返乡时拍下的照片递给他时,吴老看了又看,感叹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已经十多年过去了。

我们话题就此开始。当年,为支持家乡高速路建设,吴老的祖屋拆了。吴老说,能为家乡的建设出份力,他很高兴。他5岁离开闽清前往马来西亚,当时老家还种甘蔗,加工蔗糖、米粉等。家乡经济落后,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如今,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繁荣了,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环境也优美整洁,他为家乡的变化感到高兴和自豪。

吴老与我们分享了他的一些人生经历。他17岁从马来西亚光华中学初中毕业,正值国内抗战时期,他与同学一起毅然归来,想投身抗日活动,先抵达新加坡,再坐船到越南,之后再乘火车,几经周折才来到云南昆明。但因到前方沦陷道路阻隔,只能留在昆明。说起从医的经历,其中还有爱情的力量。那时吴老因与家里联系隔断,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困难,而同班一位女同学(即吴老爱人)家境较好,对吴老照顾有加,渐渐地两人就产生了感情。在报考同济大学时,吴老本想报考工学,但这位女同学报考了医学,她动员吴老也报考医学。学医治病救人,一样可以报效祖国,有何不可?吴老就这样报考了医学。在学期间,吴老深受著名的外科医生他的老师裘法祖的影响,喜欢上了外科。在同济大学医学毕业后,因成绩优秀,学校要留任他,但让他干小儿科而不是外科,理由是他个子小不适合。吴老坚决反对,他毅然报考了华东军区医学院(后来的第二军医大学)。而院领导在招考时也说他个子小不适合干外科。但吴老坚持说,他对外科很感兴趣,并且有一双灵巧的手,院领导将信将疑地同意了。没想到因此成就了一位世界著名的外科专家。

在第二军医大学,吴老干得起劲,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多次申请加入党组织,但均因他华侨历史无法调查核实而未能如愿。直到六年后的1956年,吴老说那是他得意的一年。因多年来表现好和真诚的态度,他先后入伍部队,加入党组织,还被提为主治医生。担任主治医生后他又面临着专业的选择。他的老师裘法祖教授说,其他专科都有人在搞,唯独肝脏外科没人搞。于是,选定了肝脏外科,吴老从此踏上了肝脏外科的求索之路。面对一片空白,吴老开始从外文著作入手,翻译并出版了《肝脏外科入门》。他大量解剖研究肝脏,三年时间一口气制作了100多个标本,分析研究肝脏器官结构,对肝脏内部构造以及血管走向了如指掌,烂熟于心,最终形成了“五叶四段”的肝脏解剖理论,在第七届全国外科学术会议上他正式提出,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他的《肝外科新成果——正常人肝脏解剖的研究》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年,在第28届国际外科学术会议上,吴老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181例,总手术成功率91.2%的经历,震惊了国际医学界。

吴老跟我们说,人一辈子要坚持做一件事,做成一件事。一会儿想这样,一会儿想那样,那是不行的。做一件事就要专,要做精。肝胆外科他已经做了几十年,如今已95岁高龄依然坚持看门诊,做手术。他懂得手术怎么做最好,怎样做到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效果最佳。在手术前一定要检查清楚,亲自看,肿瘤周围情况,什么血管都要弄清楚,不能事先不清楚就做,这是他多年坚持的规矩。外科手术中手要巧、快。他说,他们外科医生缝线,一点不比女人差,一些部位看不见,怎么缝线,这都需要技巧,这都是多年磨练形成的。

在2006年获得全国最高科技奖之后,吴老又在思考肝脏外科的发展问题。他说,肝脏外科还有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我们国家肝癌的发病率仍然高,所以就又成立了个新的肝胆外科医院,设立一个研究中心,在医院临床上遇到难题通过研究中心研究形成理论,再指导临床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我国肝脏外科再一次腾飞。在问到梦想是什么时,吴老说,他活一天就要干一天,他要带领自己的团队,为攻克肝癌难题,脱掉肝脏疾病高发区的帽子,为建成健康中国而坚持,而不懈努力。

吴老还与我们分享了他总结的“二十字”养生之道:心态平衡、脑子常用、手脚常动、管住嘴巴、定期查体。他解释说,心态平衡就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老是发火抱怨;脑子常用,就要多看书学习,爱思考;手脚常动除了适当运动外,更主要的要保持工作状态,直到现在,他每周仍要主刀肝胆手术;管住嘴巴,就是饮食有度,不要给肝脏造成过大负担。

说起家乡遭受百年不遇特大洪灾,吴老声带哽咽。他说,他生在二都云龙,从小就知道坂东六都是个好地方,还是黄乃裳的家乡,听说受灾他十分痛心。灾后吴老为灾区送上了10万元的爱心捐款,并给市领导写信,希望给家乡灾区更多的支持帮助。这次回来得知灾后恢复重建进展很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很高兴。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吴老希望通过《梅城报》向家乡人民问好,祝父老乡亲新春快乐,健康幸福!

(本报记者 邱祥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中共闽清县委 闽清县人民政府